浪费就是透支,惜福才不会折福 2
日常生中,铺张浪费的人很多,看似是自己的东西,其实透支的是自己的福报......
日常生中,铺张浪费的人很多,看似是自己的东西,其实透支的是自己的福报......
我恨自己平时不努力,恨自己懈怠,恨自己没放下执着,恨自己只知道索取。身体不好求“加持”,家庭不顺求“加持”,乃至读经听经是为上报求“加持”…… 业力重,福报浅,这就是末法时期的众生。
提起因果报应,很多人会认为是封建迷信,是不科学的,也不以求实的态度去验证,而对于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名副其实的封建迷信活动,却轻易被迷惑,深信不疑。就拿门口挂镜子这种事儿说吧......
中国有句老话“行百里半九十”,意思是行百里路,走了九十里,也只算是走了一半;很多人开始的时候总是雄心壮志,宏图远大,可是随着时间的进行,慢慢的就没有了动力,没有了毅力,没有了决心,坚持到九十里就放弃了,到最后草草了事......
人生如棋,愿为卒,行虽慢,未曾退。因果不昧,所有的坚持,都会得到应有的回报,将心注入持之以恒,我相信目标必达......
为什么有人付出一分的努力却得到了十分的收获?为什么有人做事轻轻松松很容易成功,而有人却要费九牛二虎之力?为什么有人生活一帆风顺而有人却举步维艰?你有过这样的疑惑吗?
拉珍圣德的一句“你不信佛”让一个学佛多年依然烦恼不堪的行者目瞪口呆,看到这句话的我当下很是惊讶,都已经学佛十几年,还说不算信佛,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视频平台层出不穷,什么“快手”、“抖音”等等制造网红的速度如同雨后春笋,于是乎为了流量片面化传播信息的情况也就习以为常了......
小时候,我们喜欢和爸爸妈妈玩......长大后,我们就离开他们,只在需要什么东西或者遇到麻烦的时候,才回到他们身边。人生确实如此,请朋友们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
过去,我常常对别人的毛病很敏感,对自己的毛病认识不清,对朋友客气随和,但对自己的家人,尤其丈夫,说话就不注意,总挑他的毛病,致使他很反感......
众生具有的灵性和善根。无论丑陋的蟑螂,还是可爱的宠物,它们都有善根和佛性。它们都是我们的亲人,所以我们不能戴着“变色眼镜”看它们,而应该好好爱护它们,保护它们的善根。
每个人福报的多少与我们往昔的因果业力有关,积福方有福。一个人只有经常积累福报,福报才会越来越多。其实所有的求福报之法,都可汇于一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也是求福之纲领。是故,福报从我们的修行中来,修行建立功德,厚德才能载物。
人最大的不幸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每个人都一样,包括你我,我们往往对自己拥有的东西毫不珍惜,而对别人拥有的却总是艳羡不已。 居于福应惜福 记得听过一个小故事,在一个比较贫困的村落中,一天村子里一个人满脸愁容地去找当地寺庙里的住持老和尚去诉苦,他说:“师父啊!我家太穷困了,家里的环境...
《大般若经》云:「十方世界如恒河沙等国土中,诸菩萨摩诃萨以四事摄取众生。何等四?布施、爱语、利益、同事。」 四摄之中,爱语摄就是以良好的语言沟通,来建立与他人和谐相处的关系,使对方产生欢喜,愿意来亲近,以达到度化众生的目的。
修学佛法,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离不开循序渐进、日积月累。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如果既不符合事物的客观逻辑、法度,又冒失躁进、不切实际,那么最终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反之,如果凡事慢条斯理,往往又会错失良机,与成功失之交臂达不到目的。
我在一家世界零售五百强的日企担任中层干部,应该可以算是白领阶层,但却一直处于高速奔波的工作状态中,又常出差。我一直以为高负荷的工作压力,必须大量补充高能量食品,才能给疲惫的身体充充电,久而久之,我自然是吃饭“无肉不欢”了......
悠长的磬声在寺院里回荡,早课开始了。 庄严的大殿里,出家众和居士们分列排班。 这时一条黄色的狗急匆匆跑了进来,它进门后趴在拜垫上,跟大家一起做早课。 这只小狗叫缘缘,很小被送到了寺院。 初来乍到时,它非常淘气,不仅乱叫,喜欢叼鞋、叼厕纸,还随意大小便。 经过出家师的教育和引导,它...
在没学佛之前,我认为只要心是善良的,愿意去做一些好事,不违背自己的良心去损人利己,就是一个好人。我当初并不理解为什么一定要皈依。
一直希望能有机会对关于女性修行学佛的话题进行探讨,但总因没有找到恰当的切入点而搁浅,直到前两天一位师姐的突然离世,一整夜连续唱诵佛号的我,压抑已久的情绪终于得以宣泄,才令我模糊凌乱的思路豁然变得清晰而欲罢不能。
对于杨振宁的为人在很多人嘴里褒贬不一,其中最为人所诟病的莫过于一种说法:“当初国家需要他的时候他不回国,现在祖国发展好了他也回来养老了”。这个现今世界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在他的同胞眼中却充满了不理解和争议。 说起杨振宁有些人知道他 35 岁获得了诺奖,但他被更多人熟知的却是他 82 岁时迎...
搜索当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