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观察】高坐法台收供养,受顶礼,实际就是“以凡充圣” 3
现在是末法时期,圣者菩萨寥寥无几,不要把“大菩萨”“大圣德”的名号作为世俗的阿谀奉承任意扣在凡夫身上,不经鉴别乱认菩萨圣德,已经犯了轻慢佛法罪。
【佛门观察】不用修行,只要皈依三宝也可得渡吗?
前段时间,在佛教群里传播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即使没有修行,只要皈依三宝,将来弥勒菩萨龙华三会的时候,也能得渡”。这篇文章的账号竟然还挂着某某寺,阅读量达到 230 多万!我被惊得目瞪口呆! 我深深体会到了末法时期的悲哀。《佛与魔的对话》中,魔王波旬对释迦世尊说:“末法时期,我叫我的徒...
【佛门观察】如果修行人不会独立思考,结局会如何?
那天,我正在认真恭读南无羌佛所说法《藉心经说真谛》之时,一位佛友来访。当他知道我读的这本大部头书是当今住世佛陀的说法时,甚为惊讶。 “师兄,末法时期,凡是称佛者就是魔,就算真的是佛,暴露了身份也必须入灭。我找了师父求证,他可是佛学院毕业的僧人,饱学经论,而且网络上的那些佛学大 V,...
【佛门观察】什么样的佛法开示才能令众生听懂 3
如何闻懂佛法,这关乎着每一位众生的生死解脱。一方面,众生受因果困缚,随时有毙命于无常的可能,众生需要闻法学佛修行解脱,另一方面说法者如何契合众生因缘,相应于众生的缘起,说法能让众生听懂,与无常赛跑争夺更多的众生来学佛,让众生早一刻闻正法受用修行,也在考问着说法者的大悲菩提心境,考...
【佛门观察】你有资格教别人吗?因果面前请谨言慎行 3
末法时期,凡夫充圣,混杂于世。他们讲的内容已经离经叛道,把众生引导到了偏支邪道了还不自知。还有的邪师、骗子专门遥控皈依、遥控灌顶、遥控加持,甚至于遥控超渡,这些人,其实已经犯下了辱佛慢法的重罪......
【佛门观察】曲解《楞严经》否定神通,其歪曲的“关键点”在哪里?
大家知道,佛菩萨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可不知从何时起,一提起神通,有些人就会拼命反对。他们曲解《楞严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金刚经》等法义,“引经据典”反对神通。这些歪理邪说错在什么地方?其歪曲的“关键点”在哪里? 一、曲解《楞严经》否定神通 《楞严经》针对佛弟子禅修而出现的...
【佛门观察】:佛菩萨来人间会被通缉吗?
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因果不昧,千万不要妄加诽谤,以免地狱之苦!而那些无视圣者的圣证量和所说法义,仅以被通缉诽谤、被迫害就认定这些佛菩萨应世的高僧大德就是骗子妖人的人,真是连动物都不如,比猪还愚蠢......
【佛门观察】剃光头,穿僧服,住寺院的未必是真的出家人
善良的人们啊,在这佛教末法时期,如果我们没有一双“法眼”,是很难识别那些邪恶的,假的僧人的。而唯有学习到真正的佛法才具正法辩邪僧的“法眼”......
同是学佛歌星,王祖贤和李娜,谁找到了“回家的路”? 3
王祖贤、李娜曾经都是文化艺术界赫赫有名的人物,但她们走了不同的人生之路,修行之道,曾经的李娜,现在的“伏藏那玛大师”,祂回家了!而王祖贤,还在找回家的路,而这条路是那么的漫长、那么的苦涩……
【佛门观察】为什么南无羌佛不愿接受佛教教皇殊荣? 3
佛教教皇可不是普通的荣誉,这不是世间金钱、权势所能企及的,获得者必须是人们普遍认可并尊敬的,道德、智慧、成就必须是无与伦比的,也就是说必须是真正的巨圣德才有资格获得这一殊荣。
【佛门观察】为何佛法实证的圣量表法会遭人反对? 3
真正的佛法是看得见摸得着、真实见圣量的。达摩祖师一苇渡江和“拿杵上座”中举一反三,认识佛法之真谛实相,破除空洞的佛学理论观,摒弃经教子、禅和子,从根本上认识并践行佛法,建立真实的成道之菩提本愿,明信因果、不错因果,了义修行得解脱。
【佛门观察】佛教强调“不执着”,为何许多人又还执着行善呢? 3
我们种下善念、善行得到善果,就积累了福慧资粮,再加上自己的努力,从执着再进入到不执着的境界。但是在进入这种“不执着”之前还是先要多行善,当行善成为我们日常的一种习惯时,也就没有“执着于善”的念头了,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本质如此。
【佛门观察】这五种迷信行为很常见,却常被误认为是信佛,您怎么看? 3
茫茫人海,芸芸众生,朝圣者趋之若鹜,其不乏是有所祈求,为了世俗的平安健康和名闻利养居多,迷惑盲信者数不胜数。真正懂得佛教行持的教规、教戒、教义者有几人?......
【佛门观察】为何你不敢相信有真正佛陀在人间?
佛陀皆因大事因缘而住世,这不是一句空洞的“百千万劫难遭遇”和“稀有难得”所能比喻到位的。更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了我们是解脱成圣还是轮回堕落的原则性问题,赶不上这趟“成就的末班车”,那真正是“过了这村没这店”了。
【佛门观察】唐僧为何要“西天取经”?现代人深入三藏有什么捷径?
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就是唐代高僧玄奘法师,精通经律论三藏,也称“唐三藏”。史书记载,玄奘法师西行求法,往返十七年,旅程五万里,所历“百有三十八国”,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 520 箧,657 部。 我们不禁要问:玄奘法师为何千里迢迢,不辞辛苦行走万里,从中土去天竺取经呢?
搜索当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