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珠掉了,佛性还在 2
从前有间庙宇,被盖在一座大湖中央;大湖一望无际,庙中供奉着传说中菩萨戴过的佛珠链子......
从前有间庙宇,被盖在一座大湖中央;大湖一望无际,庙中供奉着传说中菩萨戴过的佛珠链子......
如是因如是果,因果业报如影随形;愿世人皆明信因果,不错因果!做一个真正利益他人、关心他人的好人!
释迦牟尼佛在一次法会上为弟子们讲述了一个故事: 从前某地有位家财万贯的富商,他讨了四个妻子:第一个妻子伶俐可爱,整日娇滴滴地作陪在富豪身边,寸步不离;第二个妻子是抢来的,长得闭月羞花,是个大美人;第三个妻子,整天沉溺于生活琐事,把富豪照顾得无微不至,让他过着安定的生活;第四个妻子...
常听有人感慨:看他命多好,含着金钥匙出生,要钱有钱,要势有势,一辈子顺顺利利,儿孙满堂,孝顺无比,人生怎么就这么美满呢?我也辛苦拼博,奋斗了一辈子,为什么就过得不顺心? 这人在唉声叹息时,有没有反省过自己是否如法耕耘过自己福田呢?别人家庭事业大丰收,既有先天优势,又有后天努力,也...
戚朋直居士分享,亲身见证南无羌佛创作的「一柱擎天」韵雕作品,应南无羌佛一句话神变缩小的圣迹。 戚朋直居士分享,长期近距离看到南无羌佛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情况? 主持人:您现在收听的是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说法《藉心经说真谛》节目。欢迎我们的听众收听《藉心经说真谛》节目。那我之前有机缘去参...
修行路上,你的那颗心有被奴役了吗?......
不管是哪一宗哪一派,只要是你想了生脱死,得到成就解脱,就不能违犯戒律,否则就不可能成就解脱......
很多人视财如命,以为有了钱,什么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因此终生劳碌,积聚金钱,贪求一切。但是......
有一位修行人,习惯每天在大树下诵经、持咒、打坐、修法。一天,他打坐感到昏沉,就起身到林间散步,偶然走到一个莲花池畔,看到莲花正在盛开,迎风摇曳,十分美丽。他心里升起一个念头:这么美的莲花,摘一朵放在身旁,待会就能闻到沁人心脾的芬芳香气,我精神一定会好很多呀!于是,他弯下身,在池边...
在《六祖坛经》有里有这样一个公案: 梁武帝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在位时,在全国各地,兴建寺庙,供佛供僧,大肆宣传佛教思想,当时,全国上下可谓是佛教盛行,人们对于佛教,佛法,僧人都十分的尊敬,地位很高。 当时达摩祖师从印度来到中国,梁武帝听说这样一位悟道的高僧远道而来,自然十分高兴...
一天,二郎晃荡着来到了金陵的一座大寺庙前,刚一迈步又被推到山门外,始终进不了山门。这时有人进去报告了方丈老和尚,这方丈是个修行的大成就者,他微微闭目一观,就已经知道来者的来龙去脉。方丈随即来到山门口,二人来到知客室落座 ,方丈把二郎的身世告诉了二郎,可二郎仍不知悔改,终于有一天恶...
严守戒律可以规范我们的言行,让我们不该有的行为、不该说的话、不该做的事都能及时得到制止和去除。
“福力最为胜,由福成佛道”,有福德自然障碍就少,福德因缘不具足,智慧亦难得成就,所以我们应当知福惜福,再进一步能种福培福......
若身处贫困,不必自卑自悯,安守贫困向道而行;若身处富贵,不要骄矜放纵,能简则简,切不可过度消耗福报;富余时怀大悲之心常行布施;不属于自己的财富切莫贪求。
人在做,天在看。善恶之报,因果循环。无利不生贪,有利更求贪。贪是众生造恶业的罪魁祸首。员外夫人因为贪念而造黑业,堕至地狱受恶报。老员外二个儿子各自来讨债还债,了结因果。因果报应,如影随形啊,没人能逃脱。因果面前,没有半点虚假的成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就是宇宙的因果定律。
佛家有戒“诸恶莫做,众善奉行”。但有人并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只要自己便利,偶尔行一些小恶,无伤大雅。而一些太小的善事也就没什么好做了。殊不知,千里堤坝毁于蚁穴。小小种子可成参天大树。其实,无论小恶或小善,我们所做的一切最终都会回到我们身边。还是来看三个小故事吧......
钟,是佛教丛林寺院里的号令。寺僧们的一天作息,是始于锺声,止于锺声......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在讲《心经》, 乃至把“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讲得“头头是道”。然而,这些讲《心经》的法师、活佛们真的理解、证到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色一体的境界了吗? 密勒日巴尊者是雪域高原非常著名的实修实证的大成就者。当年,曾有一位在庙上讲经说法多年的法师,听到密勒日巴尊者的...
搜索当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