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费就是透支,惜福才不会折福 2
日常生中,铺张浪费的人很多,看似是自己的东西,其实透支的是自己的福报......
平时不精进修行,等到佛陀涅槃再悔恨,有用吗? 3
我恨自己平时不努力,恨自己懈怠,恨自己没放下执着,恨自己只知道索取。身体不好求“加持”,家庭不顺求“加持”,乃至读经听经是为上报求“加持”…… 业力重,福报浅,这就是末法时期的众生。
学佛修行,闻法的功德有多大? 3
一月二十二日从家出发来到母亲家过春节,原计划一月三十日返回。由于疫情的原因,没能如期返程。直到现在,我已经二十七天没有恭闻佛陀师父的法音了,内心早已经很失落了,感觉失去了依靠。
身处逆境,山穷水尽时,你能“潜龙勿用”吗? 3
人生,谁不曾有过低谷时?或欠了债,或丢了工作,或破产,或失恋,或离婚,或丧偶、或……当我们感到山穷水尽时,怎么办?......
你知道骄傲自满的祸患吗?
一个人如具骄傲之心行是绝对不利的,因为骄傲好似一颗腐烂、霉坏的种子,不仅不能发芽更不会开花、结果......
什么是福报?怎样才能增长福报? 2
每个人都想拥有福报,经常听人说:"我努力赚钱就能有福报。"真能如此吗?那为什么有的人忙碌一生还是生活窘迫,不尽人意?......
只有经历过千锤百炼,才能步向菩提成就解脱 2
其实,学佛修行过程中的考验无处不在!日常生活中、行走坐卧中、处人待物中处处都能体现。考验你自不自私、贪不贪婪、是否慈悲、是否忍辱等等......
都是流量惹的祸 2
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视频平台层出不穷,什么“快手”、“抖音”等等制造网红的速度如同雨后春笋,于是乎为了流量片面化传播信息的情况也就习以为常了......
《大树之恩》 感人至深,值得每个人读一读 3
小时候,我们喜欢和爸爸妈妈玩......长大后,我们就离开他们,只在需要什么东西或者遇到麻烦的时候,才回到他们身边。人生确实如此,请朋友们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
《学佛》让我真正走进佛门 2
过去,我常常对别人的毛病很敏感,对自己的毛病认识不清,对朋友客气随和,但对自己的家人,尤其丈夫,说话就不注意,总挑他的毛病,致使他很反感......
心如止水鉴常明:在修行中照见人间百态
"心如止水鉴常明,见尽人间万物情",这是修行的境界,也是生活的智慧......
动物不乏灵性,只是我们缺少了发现善的眼睛 3
众生具有的灵性和善根。无论丑陋的蟑螂,还是可爱的宠物,它们都有善根和佛性。它们都是我们的亲人,所以我们不能戴着“变色眼镜”看它们,而应该好好爱护它们,保护它们的善根。
人与人之间的误解是如何产生的? 3
很多时候,我们不了解实际情况或信息不对等时,常常会从自我已有经验出发,判断对错,评价好坏,而忽略了事情背后的真相与本质。有时候我们认识出现偏差,误解甚至恶意揣测了别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自我设置了障碍,这种障碍就叫“所知障”。这也意味着,我们用已经知道的知识、经验去对抗不知道的...
从教育孩子中领悟到的佛教修行道理 3
高姐为了孩子面临高考之极端做法,知事与愿违,弄得孩子精神紧张,她自己也郁郁寡欢。结果,母女两个像是有隔阂一样,都闷闷不乐不交流了。其实想到自己和儿子也有类似的情况,但因缘成熟,听闻了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法音,皈依了三宝,知道了六道轮回、因果以及前世的种种因缘后,才慢慢改变过来......
修行是追随圣者的脚步还是跟从凡夫,心里要有数
我们学佛要跟有实际证量的圣德学,只要依教奉行,严持戒律,利益众生,只要我们时刻种下解脱的因,就一定能够收到解脱的果。 跟圣者、圣德学佛,能走向成就解脱,跟凡夫学佛,只能浪费光阴,走向轮回。您认为呢?
生活禅
什么是禅?《六祖坛经》里讲到:让自己的内心远离外在的纷扰,处于安详平静之中,这就是禅。坐亦禅,行亦禅,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禅修对调节身心大有裨益,通过禅修的力量,我们的负面情绪能得以减轻。禅定可以让心达到一种相对安静的状态,经常保持在快乐的状态中,痛苦烦恼会减轻。 日...
孩子的教育重点应放在哪里?
昨天有位师姐父亲祭日,师姐发愿给老人家放生,还邀请了我们几个师姐一同为故去的老人家念经。这件事情我跟八岁的女儿一讲,她也要求参加,还说自己也要随喜放生,我欣然答应了。 她赶紧去把平日里攒存起来的硬币翻出来数个清楚,还把一元、五角、一角分别放在自封袋里,然后告诉我一共有 29 元。看着...
亲眼得见佛弟子火化出舍利坚固子,我放下了愚痴执见 2
我是一位惭愧的学佛修行人。在没有真正学佛修行之前,我只知道到寺庙上供、拜忏、绕佛、放生,到有需求的人家里念经做佛事。天天早晚课忙得不可开交,就认为自己在学佛了,还自认为是虔诚的佛弟子。几年以来,贪嗔痴一点没少还浑然不知。直到一次殊胜的因缘,我才得以醒悟。

搜索当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