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梦里不知身是客,觉后方识梦幻影 3
无论《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记忆中的家“大观园”也好,还是溥仪买票才能回到他曾经的家“紫禁城”也罢,到头来都不过是他们生命中的过往而已。有道是“梦里不知身是客,觉后方识梦幻影”......
无论《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记忆中的家“大观园”也好,还是溥仪买票才能回到他曾经的家“紫禁城”也罢,到头来都不过是他们生命中的过往而已。有道是“梦里不知身是客,觉后方识梦幻影”......
万事万物不离因果。若我们明信因果,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就能将要显报的恶业往后推移,拉近还未成熟的善业尽快成熟显报,命运由此开始转变。否则就只能像《向阳而生》的熊顿,像我父亲那样随业力摆布,随无常而去,根本无法自主。
病人们一个个无奈地躺在病床上,身心压力山大,无论男女老幼,都得随因果业力,承受病痛折磨的苦果。医疗再发达,仪器再先进,再不惜一切代价,虽能短暂延续生命,但人终究会走向终点站,再有万般无奈与不舍,也无可奈何。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曾听过老辈人常在感叹:死了死了,一死百了!果真能一死百了吗?只怕是一了都不“了”!因为无始以来我们“贪嗔痴”所积累的黑业,及加上本世的黑业,只会招致死后孤魂厉鬼来撕拉讨债。尓时方知,一死无法百了,而是又一轮新债清算的开始。而这偏偏只是噩梦的序幕。
真正学佛,是舍去自己的利益,把众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但我们一直在做的是,打着学佛的名义,为了自己受用和成就,不顾别人的情绪和感受,如此学佛已无受用。我们这么多年根本不是真学佛,也不懂什么叫学佛......
人生如同一场戏,每个人拿着不同的剧本,上演着悲欢离合。我们都希望自己的故事有个完美的结局,然而现实有时往往充满了无奈和辛酸。有的人剧本开始没多久,就不得不落下了最后的句号,令人感慨万分......
父母为了儿女辛苦劳累、无私付出,把最好的都给了我们。如今父母走到了暮年,用什么去感谢父母的大恩呢?作为佛弟子,我不仅要照料好父母的衣食住行,更要想尽一切办法,将父母引导进如来正法的大门,这才是做儿女应尽的最大孝心。
“无常”二字,让人不由联想到世事无常,生命无常,变化无常,黑白无常等等。在历史的长河里,人的生命如孤独的叶子,瞬间飘过。随着时间的流逝,人在老,物在衰,花开花落,斗转星移……无常的真实意义是什么呢?一起来体会作者视角的“无常”。
由于妈妈看到学佛队伍中,一些知见不正的现象,就判定学佛不对。其实学佛修行是以佛陀为完美楷模,学习佛陀的一切。若以个别佛弟子的形象、言语、行为,就判定学佛不好,那就是愚痴的心行了,就舍本逐末,丢掉了走向幸福的机会。
大家都在说“无常”,可是如果没有亲身体会,是不可能对“无常”有感同身受的。是啊,人能够活着,就是依靠这个呼吸,谁敢保证,这口气呼出去,下口气是不是能够吸进来呢?无常面前,生命无大小,渺小如蝼蚁......
有一位做实业的郭先生挣了大钱。于是他想回老家建房子,以便年前可以住上新房。於是他请来的知名“大师”说,结合郭先生的八字,用万年历一查,超过一百天没“吉日”。这样的话,郭先生家的房子,年前肯定没办法建好了。郭先生觉得应该找高僧大德或善知识解答一下心中的疑惑......
某一天,甲乙两位佛友在品茗论道......
谁也无法让时间驻足,我从青葱少年,逐渐变得两鬓斑白、步履蹒跚。落日余晖下,我有些迷茫,父母辈乃至同辈的亲朋好友,有些已经坐上远行的“航船”,一去不复返。他们去了何方?......
正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我丈夫性格内向,他非常本分老实,不太善于张罗,学历比我低。因此在我潜意识里逐渐形成了优越感,从而把对方定位比我低一等。在日常相处中,这种不平等的心态,使我对他缺乏尊重,增长了许多不耐烦和嫌弃,从心态、语言再到行动,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曾经是一个学佛团队的负责人。刚开始,大家都很尊敬我,甚至开玩笑叫我 “领导”。我渐渐滋生出盛气凌人的毛病。经常用命令的口吻去交待事务。发布信息,生硬,冰冷,两年后,我得到团队通知:我被团队隔离了。当时我内心愤愤不平......
所谓的‘请神容易送神难’,指的是通过邪门歪道做法,请到了一些邪恶之神或山精鬼魅,凡是迷信于怪力乱神的人是最很容易惹祸上身的。不要人云亦云错误认识佛法,只有获取正知正见,才能彻见社会上的邪恶知见和错误知见,辨别是非曲直......
受过伤的河蚌,经过砂砾长久地打磨,会收获珍珠。对于我们人来说,经历一次次挫折,克服一个个苦难,也同样收获了一笔笔宝贵的财富,人自身的价值和层次也就随之提升。
无论何种原因,何种心态而沦为乞丐,皆由自身因果业力决定的!而路人给与不给钱,全在于我们自己的起心动念。不需要把事情想得太过于复杂。众生要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各自有各自的因缘。而作为旁人,不必自寻烦恼。有余力,则尽力,一切随缘而行......
搜索当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