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佛敬师而不孝父母能称得上佛弟子称呼吗?
南无羌佛在《浅释邪恶见与错误知见》中教言:“认敬佛敬师不孝父母这是邪恶知见。” 有的人皈依学佛以后整日把佛菩萨、把师父挂在嘴边,做什么都是这是师父说的那是师父交代的,但是对自己的父母恶言恶语,不孝顺父母,乃至远走不理。还美其名曰我只要恭敬佛菩萨,孝敬师父就够了,今生就能成就解脱了...
南无羌佛在《浅释邪恶见与错误知见》中教言:“认敬佛敬师不孝父母这是邪恶知见。” 有的人皈依学佛以后整日把佛菩萨、把师父挂在嘴边,做什么都是这是师父说的那是师父交代的,但是对自己的父母恶言恶语,不孝顺父母,乃至远走不理。还美其名曰我只要恭敬佛菩萨,孝敬师父就够了,今生就能成就解脱了...
病人们一个个无奈地躺在病床上,身心压力山大,无论男女老幼,都得随因果业力,承受病痛折磨的苦果。医疗再发达,仪器再先进,再不惜一切代价,虽能短暂延续生命,但人终究会走向终点站,再有万般无奈与不舍,也无可奈何......
众所周知,当一个人自满起来时,就会夸夸其谈,抬高自己,吹捧自己,甚至认为自己事事比别人强,会目空一切,妄自尊大。所以古人告诫我们“满则损,谦受益””,这一至理名言已流传千百年,至今仍广为传颂......
我平时有个习惯,不论碰上什么动物,我都会对牠们念几声佛号,比如小狗小鸟、蚯蚓蚂蚁等,我经常发现,好多动物在听佛号的时候会很专注,对你也很友善。
整理家居时,我发现了一幅被遗忘许久的水墨画——《沉思的少女》。二十多年前,我家乔迁新居,父亲的好友将这幅画作为贺礼赠予。两年多后,父亲突感身体不适,经确诊患上肝癌,已是晚期。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原本幸福欢乐的家庭转变了风向......
亲恩如山,恩重难报,给父母丰厚的衣食物品、精神的宽怀抚慰,这都是子女应尽的孝道。而接引父母学习如来正法,明信因果,走向真正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大孝至孝。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抱着这样的观点“学佛守戒很麻烦,很受约束,不自由……”等等。那么,佛教戒律是在约束我们还是在保护我们呢?
六道众生皆有灵性,它们拥有与人类一样的灵知心识,有情感,有欢乐,有忧愁,更惧怕死亡!而人类却往往不能善待它们,任意抓捕宰杀,这是何等残忍啊!佛说六道众生皆平等,六道众生皆是我往昔、今生的父母,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善待它们,不爱护它们呢?
我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可自从当了“瘾君子”,人生就发生了彻底的转变,从天堂跌落至地狱,乌云盖顶,前程尽毁。在我没有任何办法摆脱毒品纠缠的情况下,我遇到一个贵人,她带我走进了佛堂......
作为佛弟子,我们不能沉迷于恭维的甚或阿谀奉承的好听话,应虚心接纳忠言指正,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我们也不能傲慢无礼,抗拒遮掩自己的过患,
大家都在说“无常”,可是如果没有亲身体会,是不可能对“无常”有感同身受的。是啊,人能够活着,就是依靠这个呼吸,谁敢保证,这口气呼出去,下口气是不是能够吸进来呢?无常面前,生命无大小,渺小如蝼蚁......
既然学佛了,就应该知道追求了生脱死这个目标,摒弃贪婪、嗔恨和愚痴。思量一件事时,反省一下,我这么想对众生有益吗?若无益,则止住念头。
日本的太地町在夏季是亲子乐园,而到了 9 月份,昔日温馨的海水浴场便会成为血色的海洋......
为什么要学佛?对于这个问题,我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 物理学家杨振宁接受白岩松采访时说:“物理研究到尽头是哲学,哲学研究到尽头是宗教。”而爱因斯坦早就为这种宗教做了确定,他说:“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宗教不但不与科学相违,而且每一次的科学新发现都能够验证她的观点,这就是佛教。” 当代...
有人说:在爱中的女人,智商为零。媚儿。却不以为然。她觉得爱会把女人酿成浓浓的酒,既是封住口儿,那醇香的味儿也会逸出。爱会激发女人荷尔蒙。可怜天下的痴情女人,怎么一个个就那样义无反顾的投进炽热的深不见底的孽情怨海中而不知痛呢?
我们可以看出,佛法的修行从来不是在表面上下功夫,只有真修实行才是修行人的本质;否则百衲衣就变成了披着佛教的外衣,那些所谓的苦修就变成了“苦秀”。
曾经有人认为,相处十几年,或许你在对方心里,有那么一点份量,甚至自负地认定,对方会为了你改变一些,可结果往往以失望收场,当一次次的期待落空,一次次的愿望,变为眼巴巴地守望,当所有的落寞,只能埋在心底,此时,你是否感受到那一末一厢情愿的可悲!
我们之所以成为生老病死苦的轮回众生,就是因为无论任何时候,我们都会首先想到自己的利益,这就是我执。
搜索当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