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受用

修行是什么意思,修行的最高境界,修行的句子经典语句,修行修心修自己,度己度世众生,修行次第是什么,通过学佛,了解修行应该是什么样的。通过佛学转化成修行,从而获得受用。闻,思,修,果。

什么是婚姻?家家有本难念经,佛教怎么说? 4

什么是婚姻?家家有本难念经,佛教怎么说? 什么是婚姻?家家有本难念经,佛教怎么说? 什么是婚姻?家家有本难念经,佛教怎么说? 什么是婚姻?家家有本难念经,佛教怎么说?

人生百年,说长长,说短短。人最恐怖的是孤独。于是乎,婚姻就成了家的理由,那些红男绿女,借此聊度一生。不由得思考和反问:婚姻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趋之若鹜,又欲罢不能?活活的让所谓的情呀恨呀的,折磨的锥心刺骨,如疯似癫?......

WM 3年前 26 0
修行路上是否需和电脑一样,对自己进行格式化?

修行路上是否需和电脑一样,对自己进行格式化? 3

WM 1年前 18 0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的普及,“格式化”这个词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了。其实我们人也应该定期对自己进行一次“格式化”。把内心错误的认知和垃圾定期倒一倒,把不愉快的人和事,从记忆中删除,才有更多储存快乐和美好的空间。

修行学佛当如何择师?

修行学佛当如何择师? 3

WM 1年前 17 0

跟圣者、圣德学佛,能走向成就解脱,跟凡夫学佛,只能浪费光阴,走向轮回。您认为呢?......

关於无常对境起修的一些思考

关於无常对境起修的一些思考 3

WM 1年前 10 0

如何才能生起真正的无常心?依佛陀师父说,必须用迁意修。在理解无常道理的基础上,迁转自己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去观修、体悟,逐渐把无常意识入於自己的八识田中,从而生起真实无常的觉照,於心相续中修起无常实相境。

世上没有什么承诺,比这句话更为情深!

世上没有什么承诺,比这句话更为情深!

FX 10个月前 31 0

“我若得度,必来度你。”世上还有什么承诺比这句话更为情深?“执子之手,与之偕老”这八个字不过是一生的诺言,仿佛万劫之中某世不曾经间随风飘过的枯叶。世上,有多少人真正懂得万法无常?从而发心求生去那个恒常的佛土世界?

如何将逆境转为道用?

如何将逆境转为道用?

FX 3年前 76 0

遭逢逆境,多数人会神情落寞、委靡不振,抑或破罐破摔从此一蹶不振,进而苟延残喘,锐气顿无、意志消沉、迹近行尸走肉,在人间游荡。 那么,修行人要怎样在逆境中矢志不移,学佛如初,将逆境转为道境呢?

皈依诚发心,解脱的彼岸就在修行的前方

皈依诚发心,解脱的彼岸就在修行的前方 3

FX 3年前 72 0

2017 年 5 月,因缘和合下我去到了一个佛堂,恭闻到佛陀的法音。佛陀说法圆融无碍,我被深深吸引了,想要探寻人生真谛的答案。幸运的时机降临了,我于同年 10 月皈依了佛法僧三宝,并参加了大悲观音加持法会。法会的加持经历实在太神奇了,让我既惊讶又充满法喜,同时也感到很惭愧。

原来,不惑之年的女人可如是美到脱俗

原来,不惑之年的女人可如是美到脱俗 3

WM 3年前 18 0

女人的美”是个永恒话题。都说 20 岁的女人如雏菊,清纯自然;30 岁的女人如玫瑰,娇艳动人;而 40 岁女人如幽兰,别有韵味。是的,女人进入 40 岁表显出的气质才是最美的。

佛陀住世,世界就能消灾免难了吗?

佛陀住世,世界就能消灾免难了吗?

WM 2年前 19 0

新冠疫情仍然在全球肆虐,网络上出现了一种十分愚痴的邪恶知见,说什么“如果真有佛陀住世,世界不会有灾难”。此话一方面暴露出此人否定因果,佛教常识匮乏的愚痴本质;另一方面暴露其不怀好意,企图煽动不明真相者诽谤佛陀的险恶用心!

孩子给我上了一堂课,至今清晰难忘!

孩子给我上了一堂课,至今清晰难忘! 3

WM 1年前 13 0

我平时把“慈悲众生,关爱众生”挂在嘴上,对自己说,对同修说,对家人说,但在关爱众生的细节上比不上一个率真的孩子。我难道不应该为这“自诩的慈悲”感到羞愧吗?......

因为善良,你的人生会变得与众不同 4

因为善良,你的人生会变得与众不同 因为善良,你的人生会变得与众不同 因为善良,你的人生会变得与众不同 因为善良,你的人生会变得与众不同

当今社会,人们往往都把利益作为通行证,却可能在某个瞬间,被一个善意的举动感动得热泪盈眶。关于善良,我看过发生在去年春运一个真实的故事......

WM 1年前 8 0
终于明白学佛不只是索取而是要付出方可受用

终于明白学佛不只是索取而是要付出方可受用 2

WM 6个月前 17 0

遇到病难、不利、遭灾就茫然无助也只能跟风,做一些迷信外道的乱求瞎拜。除了无知、恐怖也只能去赶赶庙会,以求得心里安慰,虽然也去恭敬佛菩萨,其实都是有所求的。只知索取,不知付出,不但没有受用,还可能加重恶报都不懂......

你的行为能够达到你的目标吗?

你的行为能够达到你的目标吗? 3

WM 10个月前 20 0

在佛教的深邃智慧中,了生脱死是每一个真正学佛修行者所追求的目标。然而,我们的行为究竟能否牵引我们去到这一解脱的彼岸,唯有自己内心最为明了。

“知足”果真可以“常乐”吗? 4

“知足”果真可以“常乐”吗? “知足”果真可以“常乐”吗? “知足”果真可以“常乐”吗? “知足”果真可以“常乐”吗?

“知足常乐”含藏深意,值得深思。但把知足常乐当成不为贪欲所牵制,满足所得而快乐,不落于消极怠惰,已经是有益身心的知见了。如能知道、接受真正的“足”境,以“足”境为目的地,并践行追求,不于逆境而退初心,不于小进步而驻足,坚定前行,终将获得那身于“足”境中的恒久无忧的快乐。

FX 1个月前 46 0
扫一扫二维码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