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众生是佛,你到寺院里还需要给佛菩萨顶礼吗?
某日清晨,师父带着小徒弟礼佛!小徒弟不愿意礼佛......
某日清晨,师父带着小徒弟礼佛!小徒弟不愿意礼佛......
我们身边有许多从事宰杀工作的人,每当我看到他们那娴熟又麻木不仁的动作时,心里就不寒而栗。 当跟他们提起“因果业报”的时候,他们往往付之一笑,不以为然,并说这是他们谋生的手段,也有说这些畜生生来就该被人宰杀,给人享用的,真为他们感到悲哀!他们只看到也只愿意相信眼前所谓的“美好生活”...
海岛金山寺始建于隋朝,兴盛于唐朝。相传,金山寺是唐代高僧玄奘出家修行之地。这也是该寺最为著名的传说之一。到金宋南北分治时期,金山寺达到鼎盛,以其神奇的传说与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吸引着八方宾朋。 起初,金山寺有个非常厉害的规矩-----坐香。必须人人要做双跏趺,如果有僧人去挂单,必须...
这个佛经故事,我将赞叹婆罗门国王!在财、色、名、食、睡等五欲中,他的财欲非常轻,甚至可以放弃自己的财宝,一次次布施行者不同程度的财宝......
每逢春节,人们都要贴对联,而唐代秦叔宝和尉迟恭是家喻户晓的春联门神,他们两个都是大唐的开国功臣,地位显赫。
“关关之鸠,在河之洲……”的朗读声从福慧私塾传了出来,狗娃紧紧的趴在窗外,仔细听着私塾先生的朗诵。狗娃已过七岁,但因家里实在太穷,仅与一个半疯半呆,说话磕绊异常的傻娘,还有一条年纪很大的狗为伴。但他很渴望读书......
供灯是我经常做的一件事。今天我看到两则佛前供灯的故事,仔细反省自己的心行,顿觉惭愧无比。我陷入了深思,情不自禁省思起来:乞丐老妈妈和难陀女供灯时,是发自内心的“切心切愿”,而我呢?只是口头上喊着“回向给六道众生”,而在内心深处并没有把“一切为利众生”放在心上。......
有人说,女人就像一粒种子,种在什么土壤里都是命,如果不幸掉进贫瘠的沙子地就只有靠自已活。活着为了什么?为了供养无生活来源的父母,为了让孩子过得更好。连有个家,过上最平凡的小日子都不可得。白薇的世界没有任何快乐,没有自我,只有责任。真的太累了!......
佛法只讲报恩,不讲报怨,他人若对自己有恩惠,要时时想着“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而他人与我有怨仇,则应尽快忘掉,不要耿耿于怀,记恨在心。因为利人终利己,害人终害己。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种下善因,终获善果。
过去释迦佛陀在恒河边广为说法。每当佛陀说法之时,都有无数天龙、鬼神、国王、人民,乃至飞鸟走兽,前来听法。 一日,有位拄着柺杖的放牛老翁,前来恭闻佛陀说法,由于专注听法,太过入神,没有察觉到柺杖下压着了一只虾蟆(同蛤蟆);而这只蛤蟆也因为听闻佛陀说法,内心甚美,丝毫未察觉到到背上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顾及自己的地位、面子,很多时候会将“丢面子”的事儿有意、无意地“掩盖”起来,这实际是我执的表现。 学佛要学习佛陀的一切,释迦牟尼佛住世时,不仅为众生传授佛法,还用实际行动教化、感染着众生。佛陀面对不利于提高自己地位的事情是怎么做的呢? 释迦牟尼佛住世时,不仅...
林俊成教授分享他的学术背景,以及他个人学佛到恭闻南无羌佛说法法音的经历。 林俊成教授分享他对基督教教义与行持的认识理解。 林俊成教授分享他对六道轮回与因果道理的认识理解。 林俊成教授分享,他向南无羌佛报告要将累积了十五年的三十万美元献作供养,但南无羌佛对他报告供养一事毫无反应,只...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因果报应,丝毫不爽。
有一庄园老爷纳了个小妾,宠爱有加。有一天小妾想到寺庙里去烧香祈福,老爷便陪着她一起出门。到了寺庙里,这庄园老爷猛然瞥见自己的名字竟然被写在一块显眼的长生禄位牌上,心中很是纳闷,便问正在扫地的小和尚是怎么回事,小和尚告诉说:“这是我们住持三年前写的,有天他淋着大雨回来,说有位施主和...
大家比较熟悉的观音菩萨形象有杨枝观音、白衣观音、送子观音、千手千眼观音、四臂观音等,而延命观音大家未必熟悉。延命观音的形象是:慈悲柔软相,顶上戴宝冠,深黄色身,二十臂,左右各十臂,两足辐轮相,安住于莲花月轮。又有百千种璎珞、妙鬘庄严其身。 延命观音有一段治怪病的传奇故事,今天给大...
当我们遇到各种人,经历各种事,有人时常豁达、乐观、喜悦,有人时常烦闷、浮躁、焦虑。我们的心境不一样,思考方式不一样,对问题的解决办法也会不尽相同。如何坚持内心的宁静、淡定与从容?看了这几则故事,也许你会从中得到启发......
佛法并没有高贵低贱、是非、美丑的差别。只有纯净的恭敬心才是最崇高尊贵的。
狗娃留下来当了书童。谁知先生对狗娃更严厉了,严厉的有些不近人情了。各种受罚、挨打、体罚,但他没有任何怨言,因为是先生收留了他。就这样日复一日,几年过去了,他健壮了,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读的四书五经都倒背如流了,字写的越来越好了,甚至有点超过先生了......
“旧金山”上有第一座开山寺庙——修行寺,主持为释愧行法师。这位法师三藏通达,戒律严谨,惭愧修行,慈悲为怀,度化众生。愧行法师的弟子甚多,有一位善根甚好,但却执着于世俗凡情的居士弟子,这位弟子叫任幻,以经商为业,其饱读诗书,但他对命理玄学颇感兴趣。愧行法师见任幻如此执着命理运气,决...
从古至今中华文明里充满了龙图腾,我们被称为“龙的传人”,过去皇帝还被成为“真龙天子”,许多青铜器刻有龙饰,古人甚至还造有玉猪龙等,连寓言故事都有“叶公好龙”之说,可见龙文化深入骨髓。但很少有人证明它的真实存在性......
搜索当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