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什么最难?

孝敬父母什么最难? 3

WM 学佛受用 1年前 40 0

有人认为,买房子、请保姆、吃大餐、去旅游就是孝顺父母。其实,物质上给父母的享用,这是低层面的“孝”;而高层面的“孝”,应该表现为对父母精神上的敬重和感情上的安慰......

病房中的老人泪,好烫

病房中的老人泪,好烫 3

WM 学佛受用 2年前 13 0

生活中的一些小痛苦,小烦恼,小挫折,像一只手掌,看上去虽然很小,但如果放不下,总是拉近来看,放在眼前,搁在心头,就会遮住人生中的整个晴空。于是,你将错失人生的太阳,错失蓝天、白云和那美丽的彩霞。

人生百味已尝尽,人到中年何去从?

人生百味已尝尽,人到中年何去从? 5

WM 学佛受用 3年前 21 0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光阴勿勿而过。看到父母逐渐年迈,双鬓斑白,面对时间,我们只能感慨却无能为力。人到中年,更要思考生命的意义。我从哪里来?死后又要往何处去?人为什么活着?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人生结局。

孝子最大的孝心:让母亲的灵魂安住

孝子最大的孝心:让母亲的灵魂安住

WM 学佛受用 3年前 20 0

你相信人有灵魂吗?你相信法界有天堂、地狱、和佛国吗?,我信!我的母亲也信!我的母亲是个修行人,一直念佛。皈依后,母亲就正式跟着我闻听法音。2017 年 1 月份,母亲就不再要求闻法,开始现无常相......

当家有近百岁老娘时

当家有近百岁老娘时

WM 学佛受用 2年前 26 0

学佛后,我才知道对父母的孝不只是金钱、美食等物质上的给予。更重要在精神上,能够带领父母听闻南无羌佛法音,教他们念佛之法,为他们的来生解脱做准备。这应该是佛弟子最要行持的“大孝”。

比丘尼的心里话:出家就是不孝吗?别再误解了

比丘尼的心里话:出家就是不孝吗?别再误解了

FX 学佛受用 3年前 81 0

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伦理孝道。正如孟子所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为此,许多人认为子女应当奉侍父母左右,一旦看破红尘,剃除须发,遁入佛门,就意味着割亲舍爱,不管父母,不认六亲,就是无情,是对父母的不孝。真的是如此吗? 作为一个比丘尼,我想说说心里话。 我自出家好几年来,一直没能去...

母亲节思母报恩 愿以纯净的功德孝敬故母

母亲节思母报恩 愿以纯净的功德孝敬故母 3

WM 学佛受用 5个月前 24 0

母亲 1919 年生于鲁西南的一个大户人家,身材匀称、皮肤白皙、言语柔和、慈眉善目。自幼有着菩萨般心肠的她,尊老爱幼,帮助弱者是平凡的事。母亲的一生,以自己的言行为我的成长播下了许许多多光明的种子......

父亲瘫痪十年,久病床前仍有孝女

父亲瘫痪十年,久病床前仍有孝女

FX 学佛受用 5个月前 26 0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女,晴冕用她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父亲久病十年,依然有孝女在前。学佛前的晴冕可能在孝顺中夹杂着怨气,可学佛后的晴冕,把照顾父亲看成是为人子女理所当然的孝道和修行对境。

父亲是我生命中的一座山,我愿做父亲的一艘船

父亲是我生命中的一座山,我愿做父亲的一艘船 3

WM 学佛受用 3个月前 23 0

父亲对我影响很大,甚至伴随着我的一生,他让我明白了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真的不容易,如果自己能帮助别人,就要毫不犹豫的伸出自己的双手,而任何人都不喜欢被人欺负,嘲笑,父亲的言传身教让我明白谦卑和善良的道理,我感谢父亲对我人生善良的启蒙......

清明节的呼唤:行孝不能等

清明节的呼唤:行孝不能等 3

WM 学佛受用 6个月前 42 0

思及世间,也许有许多人也和我一样,年轻时不知道真心孝顺父母,待痛失双亲后才有领悟,内心懊悔但却悔之晚矣。于是,我决定把我的亲身经历明明白白的剖析出来,借此清明时节与大家共勉,再次呼吁:行孝不能等。

敬佛敬师而不孝父母能称得上佛弟子称呼吗?

敬佛敬师而不孝父母能称得上佛弟子称呼吗?

FX 学佛受用 3年前 21 0

南无羌佛在《浅释邪恶见与错误知见》中教言:“认敬佛敬师不孝父母这是邪恶知见。” 有的人皈依学佛以后整日把佛菩萨、把师父挂在嘴边,做什么都是这是师父说的那是师父交代的,但是对自己的父母恶言恶语,不孝顺父母,乃至远走不理。还美其名曰我只要恭敬佛菩萨,孝敬师父就够了,今生就能成就解脱了...

什么才是真孝、大孝之道?

什么才是真孝、大孝之道? 3

WM 学佛受用 1年前 39 0

世俗上的孝敬,端茶送饭嘘寒送暖,物质上的奉养,精神上的关心,使父母以子为荣光彩愉悦。那什么才是作为一名佛弟子,对父母最大的孝敬?

父爱如山,聊聊我们眼中的父亲

父爱如山,聊聊我们眼中的父亲 3

WM 学佛受用 3个月前 12 0

父亲节虽然是西方国家的节日,但是全世界的子女在表达对父亲的感情上却没有差别。因为,爱可以跨越山河大地,穿过人山人海。为迎接父亲节,笔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同事与朋友,记录下他们与父亲的难忘故事。

扫一扫二维码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