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这些生活细节,您的举手投足都在慈悲护生
生命是鲜活的,更是可贵的。笔者根据大家的生活实际和自身经历总结了几十条常见的经验,供大众参考。正所谓:生活佛法化,我们的护生行为也尽力落实在“行住坐卧、吃穿玩乐”的生活中,爱护那些如母众生,滋养慈悲。
生命是鲜活的,更是可贵的。笔者根据大家的生活实际和自身经历总结了几十条常见的经验,供大众参考。正所谓:生活佛法化,我们的护生行为也尽力落实在“行住坐卧、吃穿玩乐”的生活中,爱护那些如母众生,滋养慈悲。
您知道学佛的人是不是一定要吃素呢?不吃素是不是就不可以呢? 佛法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家庭里,是不是能够让佛法生活化呢? 您知道佛法所说的慈、悲、喜、舍,这四个字背后代表什么意思吗? 您知道佛法里说到的「八风不动」这四个字的典故是什么吗? 一位有名望的法师书上说到,佛陀不只透彻了解宇宙...
"很多人一听学佛就马上联想到“吃素”,仿佛不吃素就不能学佛,或者学佛必须吃素。如此误传让很多暂时不能吃素的人,不敢学佛。当然能吃素最好,但暂时不具备吃素条件时,吃“三净肉”照样可以学佛的。”今天借十余位同学小聚的日子,给大家普及一下,长点知识......
走在熙熙攘攘的菜市场,我的目光在各个摊贩间穿梭。突然扫到了黄鳝摊铺,被一幕惊呆了。我心生悲凉,为宰杀的黄鳝,也为日日挥刀的她。殊不知,她每宰杀一条生命就是把自己往恶道上推进了一步。这些血腥的画面不禁让我回忆起小时候经历的一件事。
我曾经在一个寺庙里,看见一位出家人在给善信们做完皈依后,有信众就问出家人:“皈依后要守五戒,五戒里面有不杀生这条戒律,我们若在逢年过节或是遇到家人过生日,家人要杀生怎么办呢?” 这位出家人信口回答说:“皈依实际是方便皈依,在杀生的时候就念佛嘛,念了就对了。”他还补充说,他为了寺庙...
这场婚宴,我和亲家商量:希望一切从简,全素不杀生;六道众生都是我们的亲人,不能因喜宴去杀害生命。亲家听了,非常支持和配合。我所有的顾虑都打消了,举行了前面所说的温馨又美满的全素婚宴。这一顿素食大餐给现场来宾带来了温馨和祥和,也让他们了解到原来素食也可以这样美味。
近些年,有些人不仅把佛陀的教言改成了“心灵鸡汤”,在网络上获取流量,就连一些出家人乃至著名的“法师”,也喊着顺应时代的口号把佛说的一些戒律做了改变,并大肆宣说!可怕的是,这样的所谓法师竟然还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可,特别是那些初入佛门对佛法不甚了解的人,感觉这样的法师很睿智,认为这种“...
守戒,实质意义是为了“止恶”,是为了不种恶因、不结恶缘,避开恶果。学佛者种了恶因,会结恶果;不学佛者种了恶因,同样要结恶果。因果报应,如影随形,丝毫不错谬,谁也逃不掉。
发生明星欺骗未成年、诱骗年轻女性的事情又何止李云迪个案。为什么这类事件会频有发生呢? 究其根源,是众生多生累劫之因果业力,具足贪嗔痴而随业流转,欲望贪婪所噬而迷失自我,平时疏忽了在道德涵养方面的培养,最终造成了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境地。
刚接触佛教时,常听那些“老”佛弟子说,皈依三宝的功德利益如何如何的大。我自己也去网络中搜索,一搜还真的是这样,网络上有很多介绍皈依的好处和功德! 诸如 “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畜生”、“一切善神、护法龙天,保护、加被所有皈依三宝的弟子!”、“能够获得世间...
婚姻,结两姓之好,相互扶持,相濡以沫,成就幸福美满之一生。成熟的婚姻是夫妻二人共同进步,你很好,我也不差,相互忠诚,白头偕老。病态的婚姻是双方剑拔弩张,互不相让,争斗不断,严重者彼此伤害,一方违背婚姻的忠诚还洋洋自得……
妈妈虽然学佛多年,但依然没弄懂不杀生是什么意思。不是自己杀的就叫不杀生?蚊子、苍蝇、蟑螂、老鼠等“四害”也属于不杀范围?直到有一天,她恭闻到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才知道自己在一个误区里整整走了 20 年。
普通行者应当注意,千万要严守不妄语戒,千万不要随便说方便妄语。因为我们不具备圣者的证德证境证量,我们没有佛菩萨的广大智慧,我们很难说出真正的方便妄语,以达到开缘免罪的境地。
许多年以来我家里蟑螂就特别的多。厨房客厅甚至卫生间都是密密麻麻的蟑螂,看见就忍不住要杀它们,而且手段残忍……。现在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感觉自己是既愚痴又幸运。愚痴的是原来不明因果,肆意杀生。幸运的是闻听到了百千万劫难遭遇的佛陀法音,学到了真正的佛法。
在家修行居士受三皈五戒或不杀生戒,可以吃三净肉,但不能杀生。居士可自己选择素食或荤菜,但不允许杀生。吃素纯粹个人发心,是自我对生活的一种选择。而有很多人选择素食,是为了健康与环保。
佛门旧制,比丘出家,五夏以前,专精戒律;五夏以后,方许听教参禅。何以如此呢?因为修行以戒为体,戒是出生死的护身符。没有戒,在生死苦海中就会沉沦汩没。佛曾以戒喻渡海浮囊,不能有丝毫破损,浮囊稍破,必定沉溺。所以宗、教、净三宗,及一切法门,都以戒为先。
勤学经律论三藏圣教,寻求了生脱死的途径和方法。经、律、论名为三藏者,因此三者皆包藏文义也。经说定学,律说戒学,论说慧学,故三藏亦即三学。
戒律虽有大小性遮之分,皆要丝毫不犯,持戒清净如满月,实不容易,不可不小心。受佛戒,是难得希有之事,所以受戒后,要谨慎护戒,宁可有戒而死,不可无戒而生。
虚云法师阐述了佛法之败,败于传戒不如法。若传戒如法,僧尼又严守戒律,则佛教不致如今日之衰败。初发心的要谨慎护戒。学习大小乘经律论,以求明白事理,清净觉地本来不染一尘,但佛事门中就不舍一法,出家受戒,先受沙弥十戒,此十戒中,前四是性戒,后六是遮戒。次受比丘戒,有二百五十戒,尼众有三...
搜索当前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