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观察】改戒律是为了顺应时代?这种魔行竟有人说:很人性化!
近些年,有些人不仅把佛陀的教言改成了“心灵鸡汤”,在网络上获取流量,就连一些出家人乃至著名的“法师”,也喊着顺应时代的口号把佛说的一些戒律做了改变,并大肆宣说!可怕的是,这样的所谓法师竟然还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可,特别是那些初入佛门对佛法不甚了解的人,感觉这样的法师很睿智,认为这种“...
近些年,有些人不仅把佛陀的教言改成了“心灵鸡汤”,在网络上获取流量,就连一些出家人乃至著名的“法师”,也喊着顺应时代的口号把佛说的一些戒律做了改变,并大肆宣说!可怕的是,这样的所谓法师竟然还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可,特别是那些初入佛门对佛法不甚了解的人,感觉这样的法师很睿智,认为这种“...
在家修行居士受三皈五戒或不杀生戒,可以吃三净肉,但不能杀生。居士可自己选择素食或荤菜,但不允许杀生。吃素纯粹个人发心,是自我对生活的一种选择。而有很多人选择素食,是为了健康与环保。
发生明星欺骗未成年、诱骗年轻女性的事情又何止李云迪个案。为什么这类事件会频有发生呢? 究其根源,是众生多生累劫之因果业力,具足贪嗔痴而随业流转,欲望贪婪所噬而迷失自我,平时疏忽了在道德涵养方面的培养,最终造成了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境地。
学佛后,我虽然知道修行人是不能妄语的,五戒和十善中都有不妄语这一条,然而我却很少把“不妄语”放在心上,更没有深刻认识到妄语的严重后果.....
不管是哪一宗哪一派,只要是你想了生脱死,得到成就解脱,就不能违犯戒律,否则就不可能成就解脱......
出家人到底可不可以吃肉?很多人对此问题有疑惑。如今我们会看到某些出家人,尤其是藏传佛教的一些出家人有吃肉的习惯,甚至“无肉不欢”。他们给出的原因充满着“逼不得已”和“大悲菩提”,让人们一时难以辨别真假。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一次疫情的突然到来,给我们所有人敲了一记警钟,提醒我们真的要提升自己的综合免疫力......
勤学经律论三藏圣教,寻求了生脱死的途径和方法。经、律、论名为三藏者,因此三者皆包藏文义也。经说定学,律说戒学,论说慧学,故三藏亦即三学。
明明心里向往着什么,却因怕遭受他人的异样眼光而退缩;几句简单的话悬在牙关,因心怯而难以和盘托出。关于珍爱生命,我曾有过太多的顾虑。众生本平等,却被我分成了三六九等。面对鸭子或虾被宰割的悲惨命运,而我非但不劝阻和远离杀生行为,还知戒犯戒,罪加一等,何等愚痴啊!
众生由我执我见滋生我爱,由我爱生起贪心,贪心使然不择手段,欲占为己有,必然造下惑业,招致果报,导致无穷尽的轮回。比如杀生,今生你杀我,来世我杀你,冤冤相报无有穷尽......
"很多人一听学佛就马上联想到“吃素”,仿佛不吃素就不能学佛,或者学佛必须吃素。如此误传让很多暂时不能吃素的人,不敢学佛。当然能吃素最好,但暂时不具备吃素条件时,吃“三净肉”照样可以学佛的。”今天借十余位同学小聚的日子,给大家普及一下,长点知识......
正月十一这天,丈夫的同学发出春节聚会的邀请,还特意说明要带家属,这可是几十年来头一遭,盛情之下,我只能夫唱妇随了。觥筹交错间,大家打开了话匣子,同时又享受着满桌的美味佳肴。唯独只捡素菜入口。看着大家开心的样子,我一半喜悦一半伤感!这样的相聚还有多少次呢?......
中秋节马上到了,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确实如此......
由于万法皆无常,我们世俗的所谓欢愉都是短暂的,如果因为短暂的欢愉而为自己种下不净业,这完全是得不偿失......
走在熙熙攘攘的菜市场,我的目光在各个摊贩间穿梭。突然扫到了黄鳝摊铺,被一幕惊呆了。我心生悲凉,为宰杀的黄鳝,也为日日挥刀的她。殊不知,她每宰杀一条生命就是把自己往恶道上推进了一步。这些血腥的画面不禁让我回忆起小时候经历的一件事。
严守戒律可以规范我们的言行,让我们不该有的行为、不该说的话、不该做的事都能及时得到制止和去除。
这场婚宴,我和亲家商量:希望一切从简,全素不杀生;六道众生都是我们的亲人,不能因喜宴去杀害生命。亲家听了,非常支持和配合。我所有的顾虑都打消了,举行了前面所说的温馨又美满的全素婚宴。这一顿素食大餐给现场来宾带来了温馨和祥和,也让他们了解到原来素食也可以这样美味。
戒律虽有大小性遮之分,皆要丝毫不犯,持戒清净如满月,实不容易,不可不小心。受佛戒,是难得希有之事,所以受戒后,要谨慎护戒,宁可有戒而死,不可无戒而生。
妈妈虽然学佛多年,但依然没弄懂不杀生是什么意思。不是自己杀的就叫不杀生?蚊子、苍蝇、蟑螂、老鼠等“四害”也属于不杀范围?直到有一天,她恭闻到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才知道自己在一个误区里整整走了 20 年。
佛门旧制,比丘出家,五夏以前,专精戒律;五夏以后,方许听教参禅。何以如此呢?因为修行以戒为体,戒是出生死的护身符。没有戒,在生死苦海中就会沉沦汩没。佛曾以戒喻渡海浮囊,不能有丝毫破损,浮囊稍破,必定沉溺。所以宗、教、净三宗,及一切法门,都以戒为先。
搜索当前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