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受用

修行是什么意思,修行的最高境界,修行的句子经典语句,修行修心修自己,度己度世众生,修行次第是什么,通过学佛,了解修行应该是什么样的。通过佛学转化成修行,从而获得受用。闻,思,修,果。
常常拿因果来说事儿的真的懂因果吗?

常常拿因果来说事儿的真的懂因果吗? 2

WM 1年前 20 0

很多学佛人口中常对他人说要明信因果,在现实中自己却无视因果,随时随地造作恶业,种恶因。这些人不过是把“明信因果”,当作是一种粉饰罢了,对自己的成就解脱,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反而因为口是心非,骗人骗己而堕落。

是谁,偷走了你的睡眠,盗走了你的好梦?

是谁,偷走了你的睡眠,盗走了你的好梦? 3

WM 2年前 20 0

优质睡眠似乎成为一种奢侈品,一觉难求。有人甚至长期依靠药物睡一会儿安稳觉,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真的要大声质问苍天:究竟是谁,偷走了我的睡眠?盗走了我的好梦?

一起来打破这凡尘枷锁

一起来打破这凡尘枷锁 3

WM 7个月前 20 0

我曾经无数次自问:人活着是究竟为了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不思善不思恶,谁是本来面目?为了寻找真谛,我要打破这凡尘枷锁,不远千里、万里,寻踪而去......

新生儿出世,喜庆的同时看到无常了吗?

新生儿出世,喜庆的同时看到无常了吗?

FX 3年前 20 0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添丁进口是一大喜事,随着一声呱呱的啼哭声,壮壮来到了这个世界,这个小婴儿的到来,让这个家庭的每一位成员无比激动兴奋。 妈妈兴奋地说:“我儿子的皮肤多好,白皙细嫩,这还真有点象我呢!不过妈妈现在年龄大了,劳心的事情太多了,皮肤远不如从前了。“ 壮壮哭闹时,爸爸没有...

不要试图想去改变一个人

不要试图想去改变一个人 3

WM 2年前 20 0

曾经有人认为,相处十几年,或许你在对方心里,有那么一点份量,甚至自负地认定,对方会为了你改变一些,可结果往往以失望收场,当一次次的期待落空,一次次的愿望,变为眼巴巴地守望,当所有的落寞,只能埋在心底,此时,你是否感受到那一末一厢情愿的可悲!

稻盛和夫:“自燃型”的人,离成功更近

稻盛和夫:“自燃型”的人,离成功更近

FX 3年前 20 0

日本著名实业家稻盛和夫曾在《活法》中阐述:大自然的物质中有不燃型、可燃型和自燃型三种。同样,人也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点火也烧不起来的“不燃型”的人;第二种是点火就着的“可燃型”的人;第三种是自己就能烧起来的“自燃型”的人。这里的“自燃”有指自我激励,自我奋发之意。“自燃型”的人...

一声佛号三双鞋垫,一条人命姑嫂情缘

一声佛号三双鞋垫,一条人命姑嫂情缘 3

WM 3年前 19 0

年底的一个冬日,北风呼啸,雪花飘飘,小姑接到哥哥电话立即打出租车到了某市第六人民医院,见到嫂子时已经是傍晚时分,她骨瘦如柴,两眼深邃,左小腿连脚血肉糊糊,肿胀溃烂难于入目,见此景泪先落,咽哽活不出声。在几家医院都无法治疗的情况下,只能将嫂子推出医院,拉回家......

三个故事的启示:菩萨不能乱称 6

三个故事的启示:菩萨不能乱称 三个故事的启示:菩萨不能乱称 三个故事的启示:菩萨不能乱称 三个故事的启示:菩萨不能乱称

近期,我参加了一场助念。助念团的义工们为往生者的无私发心,我非常赞叹,但称呼往生者为“菩萨”,我万万不敢认同。我曾经恭闻的法音《不要乱称菩萨玷辱圣贤》,也恭读过文章《鉴别圣德的级位》,对菩萨的理解有些许体会。下面就三个故事,来分享菩萨背后的深意是什么,为什么我们不能乱称菩萨。

WM 3年前 19 0
擦亮眼睛,佛教中的苦修与苦秀大有区别

擦亮眼睛,佛教中的苦修与苦秀大有区别 3

WM 2年前 19 0

我们可以看出,佛法的修行从来不是在表面上下功夫,只有真修实行才是修行人的本质;否则百衲衣就变成了披着佛教的外衣,那些所谓的苦修就变成了“苦秀”。

母亲啊,这是女儿给您的报答

母亲啊,这是女儿给您的报答 3

WM 1年前 19 0

头一天还好好的,第二天一早却突然离世。我接到嫂子的电话,如遭晴天霹雳,心痛难过得无以复加!但作为佛弟子,我明白此时不能沉浸在悲伤中,而是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助缘母亲去往好的地方!

原生家庭的痛,她依靠学佛 “治愈”了 4

原生家庭的痛,她依靠学佛 “治愈”了 原生家庭的痛,她依靠学佛 “治愈”了 原生家庭的痛,她依靠学佛 “治愈”了 原生家庭的痛,她依靠学佛 “治愈”了

有一个小孩,喜欢独自玩,可以一个人玩沙包,踢毽子,跳房子,编花绳,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有一位女士,喜欢跟朋友相聚,组织户外活动,徒步、爬山,脸上常常洋溢着八颗牙齿的笑容。她还喜欢沉浸在书本的世界里,让文字引领思维,探索未知的领域。她就是阿芙。

WM 3年前 19 0
扫一扫二维码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