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真论-空行与仁波且之鉴别
佛史以来有特别之鉴识规定,凡是真空行母或真仁波且,一定是智慧超凡、通达经论,因为他们是证得空行般若,也就是智慧之根者。凡对空行母之鉴识,当观其是否著有五论或其中论集、是否为利有情而开示法义无碍,绝不能单凭形象或梦兆及世俗名声,或见说神奇古怪之准确,或凭推选找出的灵童空行母,乃至自...
佛史以来有特别之鉴识规定,凡是真空行母或真仁波且,一定是智慧超凡、通达经论,因为他们是证得空行般若,也就是智慧之根者。凡对空行母之鉴识,当观其是否著有五论或其中论集、是否为利有情而开示法义无碍,绝不能单凭形象或梦兆及世俗名声,或见说神奇古怪之准确,或凭推选找出的灵童空行母,乃至自...
虚云法师是近代不可多得的高僧,他老人家的道范久传缁素。湖南宁远蒋中和居士之所记,仅是民国三十三年五月廿二日至八月廿三日一夏,即可令人久读不厌,如同亲承虚老法炙。
所谓的皈依即是指皈向依靠一拟学的对象,而今天的皈依是皈向佛教正谛三宝,即佛法僧,而非皈依于某师。如果有人说他是某仁波且、法王、尊者、法师的皈依弟子,这完全是罪恶之说,因为一切皈依的弟子皆是 普贤王如来多杰羌佛和 释迦牟尼佛的皈依弟子,或者是三世十方诸佛的皈依弟子,也可以说就是...
禄东赞法王第一世乃是统一西藏、被称为西藏佛教之父的藏王松赞干布的丞相,是到长安迎娶文成公主的使者。禄东赞法王是经七师十证公开考试,现场证实为合格的硕士道师资圣德。
在末法时代,似乎到处都能找到真的活佛仁波且。说到理论,个个皆可说得天花乱坠,而论到实践,则几乎都是默然无语可对,或强辞违理,何以故?无证德证境内证功夫显现故!由是无法显示佛力,故于末法时代,能求文中所述大祖师轮藏限级之活佛者,已是万名高僧喇嘛中难求其一也。
念佛的人。每每毁谤参禅。参禅的人。每每毁谤念佛。好像是死对头。必欲对方死而后快。这个是佛门最堪悲叹的恶现象。念佛到一心不乱。何尝不是参禅。参禅参到能所双忘。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禅者。净中之禅。净者。禅中之净。禅与净。本相辅而行。
四月初三日开示 《金刚经》上须菩提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说:“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所谓降者,就是禁止的意思,使心不走作就是降伏其心。所说发菩提心,这个心是人人本具,个个不无的,一大藏教人只说此心。世尊夜睹明星,豁然大悟...
佛门旧制,比丘出家,五夏以前,专精戒律;五夏以后,方许听教参禅。何以如此呢?因为修行以戒为体,戒是出生死的护身符。没有戒,在生死苦海中就会沉沦汩没。佛曾以戒喻渡海浮囊,不能有丝毫破损,浮囊稍破,必定沉溺。所以宗、教、净三宗,及一切法门,都以戒为先。
凡在三界之内,都要六道轮回,六道之中,分三善道,三恶道。天、人、阿修罗,是三善道;畜生、饿鬼、地狱,是三恶道。三界六道,身量寿命,长短不同。非非想处天,寿长八万大劫,还是免不了生死轮回。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我们打算出火宅,就要好好地修行。
佛说一大藏经,无非讲因果二字。年轻人修不修放在一边,因果要紧。
人法界在六凡中,超过其他五法界,因为六欲天耽爱女色,忘记修行;四禅天单耽禅味,忘其明悟真心之路;四空天则落偏空,忘正知见。修罗耽嗔,地狱、鬼、畜,苦不堪言,皆无正念,哪能修行。人道苦乐不等,但比他界则易觉悟,能明心见性,超凡入圣。诸天鬼神虽有神通,都尊重有道德的人,其神通福报大小...
《禅门日诵》上载有憨山大师《费闲歌》十首,讲十件难事。这十件事办不到,就是空费力,就是闲无用,故曰《费闲歌》。若把这十事做到,就了生死。十件难事是:体道难,守规难,遇师难,出尘难,实心难,悟道难,守关难,信心难,敬心难,解经难。
人生之宝贵,如盲龟遇浮孔,而今生已得遇佛法,就要依教奉行,依戒定慧种种法门降伏其心。而人往往有高低贵贱之分,皆由五戒十善之因,有上中下不同,故感果为人有贵贱不等。故要修因感果,念念在道,则处处是道场,善用心者,心田不长无明草,处处常开智慧花。既然人身已得,佛法已闻,就要努力修行,...
参禅要参死话头,古人说:“老实修行,接引当前秀”,老实修行,就是参死话头,抱定一句“念佛是谁”作为根据,勿弄巧妙,巧妙抵不住无常。
世人有在家,有出家,有为道,有不为道,凡自性不明的,都在五欲中滚来滚去。五欲就是财、色、名、食、睡。由此五欲,生出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七情又捆五欲,因此生死不了。
说平常心,人人都有,但怎能见得他是道呢?只要识得平常心,则一切处都是道;不识这平常心,就颠颠倒倒了。修心人能心无造作,无安排,无改变,无花言巧语等,这就是平常心,就是道,也就是直心是道场的意思。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凡佛弟子无不发此誓愿,证果深浅大小不同,皆由愿力深浅,依愿行持大小而定。
布施之义说来很多,略说有三:“一财施,舍财济贫也;二法施,说法度他也;三无畏施,救人之危难也。又,一净施,谓布施时,不求世间之名誉福利等报,但为资助出世之世根,及涅槃之因,以清净心而布施也;二不净施,谓以妄心求福报而行布施也。
虚云法师开示修行人要放下烦恼,放下人我是非,脚踏实地的修行。修行并非上香、打坐就是修行,而是处处在生活中。
佛虽说种种法门。无论大小乘戒。皆以三归五戒为根本。务使受持者。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依之立身齐家治国。则人道主义尽。且苦因既息。苦果自灭。解脱三涂苦。生人天中。易入佛乘。
搜索当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