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戒不杀生——我的素生活之边素边想
在家修行居士受三皈五戒或不杀生戒,可以吃三净肉,但不能杀生。居士可自己选择素食或荤菜,但不允许杀生。吃素纯粹个人发心,是自我对生活的一种选择。而有很多人选择素食,是为了健康与环保。
在家修行居士受三皈五戒或不杀生戒,可以吃三净肉,但不能杀生。居士可自己选择素食或荤菜,但不允许杀生。吃素纯粹个人发心,是自我对生活的一种选择。而有很多人选择素食,是为了健康与环保。
我们往往会被我们一些固有的认知障碍我们的思维,有时候会凭一时的所知所察,便认定一个人、一件事、物的好与坏。这也就是我们的一个知所之障。
一篇警示故事,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带着有色眼镜来看人,却不知道这有色眼镜看人也会伤害到自己。在佛教上,这叫分别心。
宽容忍让,作为一种美德而受人称颂。古人说,「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少责怪别人,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这样就远离怨恨了。古语有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忍让不同于谄媚、屈辱和丧失人格,只有大智慧、大度量的人才能做到。宽容忍让不但是仁爱的体现,也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和高...
佛陀教诫我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做事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处理好小事,可能已为解决大事开了好头。我们学佛修行也一样,从细微处去做好。一个谦让的小动作、一句关怀的柔和语、一个对小生命的救起,就像福特捡纸那样平凡,却是我们学佛修行道路上的一步一脚印...
人若过于自私,凡事只求自己方便,自己舒适、自己有利可图,那这个社会真的就会变的十分可悲;人若只求自身的好处,只看眼前的利益,只顾自己而不顾他人,那么将会产生很多的恩怨与纷争。为他人着想,能减少纷争,既关怀别人,也保护了自己。
生活上,我们常会遇到很多考验和挑战,此时,人往往会先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别人的感受,结果伤害了他人而不自知。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要以小恶而为之」,即使是一个恶念、一点自私心、一句谎话,也可以铸成大错,抱憾终生。
真正的强不是用强,而是用柔。要想进入一扇门,就须低头比门框矮;要想登上成功的顶峰,就得弯腰做好攀登的准备。行事能低头,事情会更顺畅;低姿态可避免嫉妒障碍。放下身段才能与人和平相处。学会低头,受用不尽。
气功原来是外道,左道旁门而已,根本不能解决生死问题。只有伟大的佛法才能让众生了生脱死,甚至生死自由。可是真正的佛法在哪里呢?我从此走在了追求佛法的道路上!
我们面临是非的时候切不可执着它。是非出现以后,让别人自己去理论,他高兴怎么说,就怎么说。不然的话,一纠缠在是非里,就会造成争辩,互相之间言语争斗。但是,若修行人违背国家法律、伦理道德,违背戒律、修行,我们还不纠正、改正,打着“不执着”旗帜胡作非为,那就是假修行、真小人了。所以,需...
既然学佛了,就应该知道追求了生脱死这个目标,摒弃贪婪、嗔恨和愚痴。思量一件事时,反省一下,我这么想对众生有益吗?若无益,则止住念头。
众生具有的灵性和善根。无论丑陋的蟑螂,还是可爱的宠物,它们都有善根和佛性。它们都是我们的亲人,所以我们不能戴着“变色眼镜”看它们,而应该好好爱护它们,保护它们的善根。
一切众生在六道轮回中皆为我们的父母、亲人,我们要明信因果,不杀生而行放生,慈善、悲悯、爱护一切众生,这才是一个修行人应有的行为。
善良从来不是为了什么回报,而是发自内心的选择。我们把善良带给了别人,终会从别处收获意外的善意。因果定律就像一个回声系统,我们的温柔善良最终又回到了我们自己的身上。
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我们学佛就是要依照佛教教义,修正自己的意念、语言、行为。我们的身语意三业都学佛菩萨,那我们就是因地菩萨了。所以当下改变最重要的就是:改变心念,打破惯性思维,立刻行动。
人之常性有哪些:第一种是因为不了解自己,所以看不见自己身上的错误和缺点;第二种是发现了自己身上的错误和缺点,会自己原谅自己;第三种是知道自己的错误、缺点会遮盖,加上为了讨得别人得喜欢,通常就是把自己的过失故意隐藏起来;第四种是过甚,通常是他们就算是面对自己的错误或缺点,不但不内疚...
近日,一位被称为现实版“福贵大爷”的人上了热搜。十年前,这个大爷因三轮车超载,被交警请下来约谈。谁知,交谈中,得知大爷的父亲死了,母亲死了,妻子难产死了,孩子没了。只有一个患智力障碍的弟弟和一条衰老的黄狗陪着他。 交警问大爷:“这些事放在其他人身上很痛苦,但你为什么还能这么开心呢...
真心学佛的功德是谁也毁不了去的。如果不是何奶奶 30 年一心念佛的功德,也许真就是在跌倒后的三天被阎王爷收去了,又怎么会多活了两个月,并在临终前能有闻听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法音的殊胜因缘呢?
社会上有很多法师活佛,打着佛教的名义,散布着一些心灵鸡汤。而这些心灵鸡汤似乎听起来很象那么回事,但是真正明白佛教修行道理的,就会知道这些心灵鸡汤实则荼毒着人们的心灵。从本质上来说,很多心灵鸡汤,都是以自私我执,自身利益不受侵犯为出发点,严重违背了释迦佛陀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等等的教...
搜索当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