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答案尽在《心经》中
《藉心经说真谛》依于《心经》,深入浅出、契机契理阐述宇宙人生的真谛。禅宗参禅打坐就是为了“见真我、证空性”。而这个“真我”是不生不灭的,无有言语、形象、大小,是借以文字表达,实无文字可得,正是“言语道断,不可说,一说就错”,实在奥妙无穷!
《藉心经说真谛》依于《心经》,深入浅出、契机契理阐述宇宙人生的真谛。禅宗参禅打坐就是为了“见真我、证空性”。而这个“真我”是不生不灭的,无有言语、形象、大小,是借以文字表达,实无文字可得,正是“言语道断,不可说,一说就错”,实在奥妙无穷!
既然学佛了,就应该知道追求了生脱死这个目标,摒弃贪婪、嗔恨和愚痴。思量一件事时,反省一下,我这么想对众生有益吗?若无益,则止住念头。
众生具有的灵性和善根。无论丑陋的蟑螂,还是可爱的宠物,它们都有善根和佛性。它们都是我们的亲人,所以我们不能戴着“变色眼镜”看它们,而应该好好爱护它们,保护它们的善根。
一切众生在六道轮回中皆为我们的父母、亲人,我们要明信因果,不杀生而行放生,慈善、悲悯、爱护一切众生,这才是一个修行人应有的行为。
善良从来不是为了什么回报,而是发自内心的选择。我们把善良带给了别人,终会从别处收获意外的善意。因果定律就像一个回声系统,我们的温柔善良最终又回到了我们自己的身上。
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我们学佛就是要依照佛教教义,修正自己的意念、语言、行为。我们的身语意三业都学佛菩萨,那我们就是因地菩萨了。所以当下改变最重要的就是:改变心念,打破惯性思维,立刻行动。
“不管别人怎么对你,那是你自己的因果,因果通三世,这一世你做人好像找不到错处,那上一世呢,你或许也这样对待过别人。因果定律是科学的,现在你怎么对别人,未来别人就会怎么样对你。因此你现在的决定,直接影响到你们未来关系的发展!
处在艰难困苦时,我们能拿出“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精神,振作意志,直面困难,顽强拼搏,何愁乌云不会散去?相信幸福就在眼前!
人之常性有哪些:第一种是因为不了解自己,所以看不见自己身上的错误和缺点;第二种是发现了自己身上的错误和缺点,会自己原谅自己;第三种是知道自己的错误、缺点会遮盖,加上为了讨得别人得喜欢,通常就是把自己的过失故意隐藏起来;第四种是过甚,通常是他们就算是面对自己的错误或缺点,不但不内疚...
近日,一位被称为现实版“福贵大爷”的人上了热搜。十年前,这个大爷因三轮车超载,被交警请下来约谈。谁知,交谈中,得知大爷的父亲死了,母亲死了,妻子难产死了,孩子没了。只有一个患智力障碍的弟弟和一条衰老的黄狗陪着他。 交警问大爷:“这些事放在其他人身上很痛苦,但你为什么还能这么开心呢...
真心学佛的功德是谁也毁不了去的。如果不是何奶奶 30 年一心念佛的功德,也许真就是在跌倒后的三天被阎王爷收去了,又怎么会多活了两个月,并在临终前能有闻听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法音的殊胜因缘呢?
社会上有很多法师活佛,打着佛教的名义,散布着一些心灵鸡汤。而这些心灵鸡汤似乎听起来很象那么回事,但是真正明白佛教修行道理的,就会知道这些心灵鸡汤实则荼毒着人们的心灵。从本质上来说,很多心灵鸡汤,都是以自私我执,自身利益不受侵犯为出发点,严重违背了释迦佛陀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等等的教...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学佛修行并不深奥,就在现实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只要我们按照佛陀传给我们纯正的如来正法来真正修行,这些问题根本就是无稽之谈的玩意儿,成就解脱易如反掌。
一个佛弟子珍爱、慈悲一切生命,无论面对多少艰难险阻,多少委屈凌辱,都要践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了义佛旨》,更是一种坚守,是佛弟子对佛法原则的坚守。值此“母亲节”到来之际,但愿所有为人父为人母者,都能有所坚守,为有缘前来的胎儿留下稀有难得做人的机会。只要坚守善因善缘,我们的未...
忍辱修行,雪姐在朝着“不因讪谤起冤亲,怎证无生慈忍力”的方向前行。换做我们,面对怨怼、误解,是出言回击、暴跳如雷,还是会从容淡定?面对黑锅,是哭天抹泪,还是不染不执、如如不动,不上魔的当?
佛菩萨的加持,决不能以凡夫的世俗观点去看,以为一定要大富大贵、名利双收才是加持。我认为拥有暇满人身,让自己在没有生存压力等违缘情况下,能精进修行,逐渐走向解脱之道,这才是真正的加持。
要想避开这悲惨的恶报,那就要依照佛陀教戒,迁意行持转化因果,不杀生而行放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样就使得善业占据报位,恶业被推迟,等依佛法解脱成就后,再去偿还那些无明造恶的果报就非常容易了。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作为佛弟子,不能狭隘学佛而无视了普世的道德规范、礼仪修养。我们要跳出尘世轮回,不代表可以藐视世法,脱离人群标新立异。我们要做的是世人典范。
今生有这个因缘,成了一家人,就要像自己的亲身母亲对待她,作为佛弟子尽量不要造作,一切就如失而复得的亲人一样珍惜。其实一切都要出于真心。佛弟子真心修行自然真心尽孝。
平常心是以平常的心态,勤于事、正于事,明于事,不囿于事,不惑于事,是因上努力,果上随缘的一种处世态度,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一种诠释,更是修行人依修佛法的指引,从且修且行中获得的觉悟。
搜索当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