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任何人不能代替你修行解脱? 2
佛用各种方便法门告诉众生,贪嗔痴慢疑五毒是无尽的痛苦和烦恼的起因,并教授他们脱离苦海的方法。但是众生愿不愿意解脱,愿不愿意按佛说的法去修呢?这取决于众生的因缘和觉悟程度。
佛用各种方便法门告诉众生,贪嗔痴慢疑五毒是无尽的痛苦和烦恼的起因,并教授他们脱离苦海的方法。但是众生愿不愿意解脱,愿不愿意按佛说的法去修呢?这取决于众生的因缘和觉悟程度。
许多佛弟子热衷于组织和参与放生。但是如果没有提前做好放生的“基本功课”,就可能将放生变成“杀生”,好心办坏事了。那么,放生前要做哪些“基本功课”呢?就我个人放生鱼类来说,我的基本功课是三个......
生活中,有些人喜欢打着关心的名义,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自作主张干涉别人的私事,他们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用看似关心的方式戳别人的痛点和软肋。这不仅不会让人感到温暖,而且只会给人带去难堪和伤害。
尊重,看似简单,实则深厚;看似轻如鸿毛,实则重如泰山。尊重他人,是一种修养,被人尊重,是一份肯定。 生活中,我们渴望他人的关注与尊重,但如何获得尊重?很多人不知如何做,有些人还不得其法走入了误区。
我家又迎来了出生两个多月的拉布拉多犬“拉拉”。真倒霉,拉拉进门第 7 天又检测出患“犬瘟热”。医生说只有 50%治愈率……。第二天,拉拉就开始无法进食了。求医无门我只有求佛祖显灵了。我将拉拉抱到佛堂,跟我一起听闻佛陀法音,我希望在它生命的最后时刻能通过闻听佛陀法音得到加持,哪怕无法治愈...
古往今来,很多人对算命看相、住宅风水等有着很深的“迷恋”与信奉,对一些风水大师自然就崇拜得五体投地了。可是风水大师真的能帮我们算准命运吗?他们可曾算准自己的命运?
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能获得多少知识,深浅正误都是和老师的教导息息相关的,都是借着老师所指导的作用才实现的。当今住世佛陀更是随时随地为弟子做表率,从来都是以身作则自称愧者,弘扬佛法。一直以来都是本着“众生的一切罪过由我承担,我种的一切功德都给你们”为原则利益众生。
在佛法中,我看到了希望和曙光,更明白了今生要追寻的真正目标。我感谢这场病痛,使我因缘际会,得遇如来正法,唤醒了一直浑浑噩噩、虚掷时光的我。遵循佛陀的教导,我开始反省、自审,决心依靠修行,改变自己当下的命运。
都说“临时抱佛脚”没有用。但在“临时”之际若能想到“抱佛脚”也不乏是一种学佛的缘起。我远房表妹的经历应验了这一点。在佛法的海洋中,就像一个新生儿,从头学习说话,学习走路,学习做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这个世界。不但找到了答案,而且还明白了一个道理......
日本著名实业家稻盛和夫曾在《活法》中阐述:大自然的物质中有不燃型、可燃型和自燃型三种。同样,人也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点火也烧不起来的“不燃型”的人;第二种是点火就着的“可燃型”的人;第三种是自己就能烧起来的“自燃型”的人。这里的“自燃”有指自我激励,自我奋发之意。“自燃型”的人...
这是一位百岁老人,名叫寒云飞。他非常乐观,总是笑嘻嘻的,极少见他发火。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革命杀了很多的日本士兵,后却因环境的压迫,走上汉奸走狗的道路。解放后,他娶了一位身有残疾但却美貌的女子,生了四个儿子,个个仪表堂堂。这应该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可惜好景不长……
近期,我参加了一场助念。助念团的义工们为往生者的无私发心,我非常赞叹,但称呼往生者为“菩萨”,我万万不敢认同。我曾经恭闻的法音《不要乱称菩萨玷辱圣贤》,也恭读过文章《鉴别圣德的级位》,对菩萨的理解有些许体会。下面就三个故事,来分享菩萨背后的深意是什么,为什么我们不能乱称菩萨。
岁月无情,91 岁的老爸一天天在走向衰老。每当看到老爸步履蹒跚的身影,心里酸酸地,多么希望能留住光阴,老爸能与我长久相处......
为了对治烦恼,我们选择了学佛,可是学佛后的生活未必如我们想象的就断除了烦恼,有时反而是因为学佛带来了烦恼。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过年回家的一次狼狈经历,让我对此有了深深的体悟。
不杀生而行放生是佛教十善之一。放生是修行人慈悲与修行的具体表现之一;放生是集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为一体的方式;放生是人们增长福慧,培养慈悲心的好方法。2018 年南无观世音菩萨圣诞日,也是放生会成立四周年的日子。在放生中,我也见到了很多感人的场面......
有一天发现了一帮人,他们把爱和热忱奉献给所需要的人:那些福利院的孩子,那些被抛弃的生命,身体残缺的孩子们,喂饭,陪伴,说话,一个轻轻的拥抱。两年之久的周末,我都是在类似的福利院度过,我找到了生命的价值,找到了奉献的意义,懂得了知足常乐,懂得了生命中爱的价值。
许多人把念佛当成时尚,赶佛謿,摆架势;双腿盘起,手持念珠,双目微闭,念念有词,感觉“时尚又庄严”,可是在生活中的却是处处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不要说对众生施于“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就是连普通人的同情心、怜悯心都不具,此类念佛人是何等可怜!
那一年,14 岁的涔和 17 岁的凌是同班同学。他们仅仅当了一年的同学。那时,涔喜欢去寺院进香,凌陪着她,骑行到石竹绮梦,走访过鼓山雪峰,西禅五灵。有时,涔囊中羞涩,回眸却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笑意,当凌向涔表白时,涔傻眼了。凌说,“请给我 10 年时间。”那一年,1990 年。
蓦然发现,美景归处竟如人生归途,只是一个轮回的起始。原来,一辈子很短,余生很贵,每一秒每一念,都会决定我将去往何处......
夏日,天气炎热,人们往往会产生诸多的烦恼,其一就是蚊子叮咬。普通人这时熏上蚊香,两个巴掌拍个不停,或举着电蚊拍灭虫剂到处追杀,欲除之而后快。而对于佛教徒来讲,就应该在这细节上用功,本着最基本的五戒、十善、四无量心,不起嗔心、恼心,而起慈悲心。
搜索当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