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法师开示录-六道轮回、色界、欲界
凡在三界之内,都要六道轮回,六道之中,分三善道,三恶道。天、人、阿修罗,是三善道;畜生、饿鬼、地狱,是三恶道。三界六道,身量寿命,长短不同。非非想处天,寿长八万大劫,还是免不了生死轮回。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我们打算出火宅,就要好好地修行。
凡在三界之内,都要六道轮回,六道之中,分三善道,三恶道。天、人、阿修罗,是三善道;畜生、饿鬼、地狱,是三恶道。三界六道,身量寿命,长短不同。非非想处天,寿长八万大劫,还是免不了生死轮回。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我们打算出火宅,就要好好地修行。
洞山问僧:“世间什么物最苦!”僧云:“地狱最苦!”山云:“不然,向此衣线下不明大事始是苦!”能明大事,即无地狱因;故地狱未为苦,而不了自心最为苦也。想明大事,就要努力精进,不要悠悠忽忽,兀兀度时。
参禅要参死话头,古人说:“老实修行,接引当前秀”,老实修行,就是参死话头,抱定一句“念佛是谁”作为根据,勿弄巧妙,巧妙抵不住无常。
时间长短唯心所造!只要能定慧圆融,二谛融通,深入三味,一念无生,则见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行住坐卧,不要心外见法,每天不被境转,任你暑去寒来,与我不相干。如如不动,念念无生,这就不被境转,修行就不错过时光了。
达摩祖师曰:“明佛心宗,行解相应,名之曰祖。”行解相应就是说得到行得到。古人有说得到行不到的,亦有行得到说不到的。说属于般若慧解,行属于实相理体,二者圆融无碍,就是行说俱到。
若真正为求了生脱死而办道,能把自身看轻,了身如幻,一切事情看得开,不被境转,办道就容易。人没有不想学好,谁也想成圣贤,谁都怕入地狱,但想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
戒律虽有大小性遮之分,皆要丝毫不犯,持戒清净如满月,实不容易,不可不小心。受佛戒,是难得希有之事,所以受戒后,要谨慎护戒,宁可有戒而死,不可无戒而生。
虚云法师一生寻师访道,参禅见性;复兴名蓝古刹,倡导农禅道风;弘扬佛法,利济群生,深受佛教徒及社会人士的尊仰与钦敬。著有《楞严经玄要》《法华经略疏》《圆觉经玄义》《心经释》。后人辑有《虚云和尚法汇》《虚云和尚禅七开录》《虚云和尚全集》等
虚云法师在结夏安居日,说明过去诸方规矩,结夏安居佛制来历,教导行人不要忘失自己,用公案的故事,说明一切处都是道,一切处都是佛法,以苏东坡与佛印禅师的故事,说明修行人不要被外境所迁。
说平常心,人人都有,但怎能见得他是道呢?只要识得平常心,则一切处都是道;不识这平常心,就颠颠倒倒了。修心人能心无造作,无安排,无改变,无花言巧语等,这就是平常心,就是道,也就是直心是道场的意思。
蒙虚老和尚开示说。这是心到达清境的表现。切戒生贪念。务须一心念佛。努力精进。自然到家。不能够有其他希求。要知道圆人说法。没有一法不圆。任他横说直说。都是契理契机。
《禅门日诵》上载有憨山大师《费闲歌》十首,讲十件难事。这十件事办不到,就是空费力,就是闲无用,故曰《费闲歌》。若把这十事做到,就了生死。十件难事是:体道难,守规难,遇师难,出尘难,实心难,悟道难,守关难,信心难,敬心难,解经难。
我们学佛人。当明心见性。解脱生死。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从浅言之。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但不可损人利己。更宜损己利人。果能切实去做。由戒生定。由定生慧。一切自知自见。自不枉今日皈依也。
规矩本无好丑,只是人有好丑罢了。禅和子参禅,禅是静虑,要在静中思虑好歹,择善而从。一切在我,法法皆妙。我若不好,什么法都会成弊。世间法也是一样,法本不坏,由于人心坏,习气多,好法都成为坏法了。
佛所说法,千经万论,总是要众生明自己的心。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众生无量劫来,被物所转,都是心外见法,不知自性。佛说这多法门,无非对治众生的心而已。众生习气毛病,有八万四千烦恼,所以佛就有八万四千法门来对治。
现在佛门弟子。多将自己责任放弃。不知道既为佛子。当行佛事。佛事者何。即戒定慧。是佛子必须条件。须知佛教是整个的。人不分冤亲。地不分疆界。方为真正大同主义。还要知道自己生死大事。更为要紧。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各人自己前进。切勿空过此生罢。
妄想有二种:一者轻妄,二者粗妄;又有有漏妄想与无漏妄想之分。有漏者,感人天苦乐果报;无漏者,可成佛作祖,了脱生死,超出三界。粗妄想感地狱、饿鬼、畜生三途苦果,轻妄想就是营作种种善事,如念佛、参禅、诵经、持咒、礼拜、戒杀放生等等。
虚云法师开示修行人要放下烦恼,放下人我是非,脚踏实地的修行。修行并非上香、打坐就是修行,而是处处在生活中。
明因果。知报应。知道种恶因得恶果。提倡道德。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自然龙天拥护。子孙昌盛。个人安分守己。国家也得太平。佛为治各种不同心病。故设有多种法门。如治瞋心重者教修慈悲观。治散乱心重者教修止观。治业障重者教修念佛观。一切如来三藏十二部经典。皆不可思议。不得于此中有所偏轻偏...
布施之义说来很多,略说有三:“一财施,舍财济贫也;二法施,说法度他也;三无畏施,救人之危难也。又,一净施,谓布施时,不求世间之名誉福利等报,但为资助出世之世根,及涅槃之因,以清净心而布施也;二不净施,谓以妄心求福报而行布施也。
搜索当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