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法师开示录-云居山方便开示-佛法即因果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归摄在三藏十二部中。三藏者,经藏、律藏、论藏是也。三藏所诠,不外戒定慧三学。经诠定学,律诠戒学,论诠慧学。再约而言之,则因果二字,全把佛所说法包括无余了。因果二字,是一切圣凡,世间出世间,都逃不了的。因是因缘,果是果报。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归摄在三藏十二部中。三藏者,经藏、律藏、论藏是也。三藏所诠,不外戒定慧三学。经诠定学,律诠戒学,论诠慧学。再约而言之,则因果二字,全把佛所说法包括无余了。因果二字,是一切圣凡,世间出世间,都逃不了的。因是因缘,果是果报。
看《楞严经》若不归宗,跑马看花,就不中用,要读到烂熟,就能以后文消前文,以前文贯后文,前后照应,则全经义理,了然在目,依经作观,自得受用。
虚云法师是近代不可多得的高僧,他老人家的道范久传缁素。湖南宁远蒋中和居士之所记,仅是民国三十三年五月廿二日至八月廿三日一夏,即可令人久读不厌,如同亲承虚老法炙。
我们与佛有何分别呢!自己每天想想,佛是一个人,我也是一个人,何以他那么尊贵,人人敬仰,我们则业识茫茫,作不得主,自己也不相信自己,怎能使人相信呢?我们与佛不同,其中差别,就是我们一天所作所为,都是为自己,佛就不是这样。
参禅要参死话头,古人说:“老实修行,接引当前秀”,老实修行,就是参死话头,抱定一句“念佛是谁”作为根据,勿弄巧妙,巧妙抵不住无常。
达摩祖师曰:“明佛心宗,行解相应,名之曰祖。”行解相应就是说得到行得到。古人有说得到行不到的,亦有行得到说不到的。说属于般若慧解,行属于实相理体,二者圆融无碍,就是行说俱到。
若真正为求了生脱死而办道,能把自身看轻,了身如幻,一切事情看得开,不被境转,办道就容易。人没有不想学好,谁也想成圣贤,谁都怕入地狱,但想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
戒律虽有大小性遮之分,皆要丝毫不犯,持戒清净如满月,实不容易,不可不小心。受佛戒,是难得希有之事,所以受戒后,要谨慎护戒,宁可有戒而死,不可无戒而生。
虚云法师一生寻师访道,参禅见性;复兴名蓝古刹,倡导农禅道风;弘扬佛法,利济群生,深受佛教徒及社会人士的尊仰与钦敬。著有《楞严经玄要》《法华经略疏》《圆觉经玄义》《心经释》。后人辑有《虚云和尚法汇》《虚云和尚禅七开录》《虚云和尚全集》等
虚云法师在结夏安居日,说明过去诸方规矩,结夏安居佛制来历,教导行人不要忘失自己,用公案的故事,说明一切处都是道,一切处都是佛法,以苏东坡与佛印禅师的故事,说明修行人不要被外境所迁。
说平常心,人人都有,但怎能见得他是道呢?只要识得平常心,则一切处都是道;不识这平常心,就颠颠倒倒了。修心人能心无造作,无安排,无改变,无花言巧语等,这就是平常心,就是道,也就是直心是道场的意思。
蒙虚老和尚开示说。这是心到达清境的表现。切戒生贪念。务须一心念佛。努力精进。自然到家。不能够有其他希求。要知道圆人说法。没有一法不圆。任他横说直说。都是契理契机。
《禅门日诵》上载有憨山大师《费闲歌》十首,讲十件难事。这十件事办不到,就是空费力,就是闲无用,故曰《费闲歌》。若把这十事做到,就了生死。十件难事是:体道难,守规难,遇师难,出尘难,实心难,悟道难,守关难,信心难,敬心难,解经难。
我们学佛人。当明心见性。解脱生死。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从浅言之。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但不可损人利己。更宜损己利人。果能切实去做。由戒生定。由定生慧。一切自知自见。自不枉今日皈依也。
规矩本无好丑,只是人有好丑罢了。禅和子参禅,禅是静虑,要在静中思虑好歹,择善而从。一切在我,法法皆妙。我若不好,什么法都会成弊。世间法也是一样,法本不坏,由于人心坏,习气多,好法都成为坏法了。
佛史以来有特别之鉴识规定,凡是真空行母或真仁波且,一定是智慧超凡、通达经论,因为他们是证得空行般若,也就是智慧之根者。凡对空行母之鉴识,当观其是否著有五论或其中论集、是否为利有情而开示法义无碍,绝不能单凭形象或梦兆及世俗名声,或见说神奇古怪之准确,或凭推选找出的灵童空行母,乃至自...
佛所说法,千经万论,总是要众生明自己的心。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众生无量劫来,被物所转,都是心外见法,不知自性。佛说这多法门,无非对治众生的心而已。众生习气毛病,有八万四千烦恼,所以佛就有八万四千法门来对治。
现在佛门弟子。多将自己责任放弃。不知道既为佛子。当行佛事。佛事者何。即戒定慧。是佛子必须条件。须知佛教是整个的。人不分冤亲。地不分疆界。方为真正大同主义。还要知道自己生死大事。更为要紧。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各人自己前进。切勿空过此生罢。
妄想有二种:一者轻妄,二者粗妄;又有有漏妄想与无漏妄想之分。有漏者,感人天苦乐果报;无漏者,可成佛作祖,了脱生死,超出三界。粗妄想感地狱、饿鬼、畜生三途苦果,轻妄想就是营作种种善事,如念佛、参禅、诵经、持咒、礼拜、戒杀放生等等。
虚云法师开示修行人要放下烦恼,放下人我是非,脚踏实地的修行。修行并非上香、打坐就是修行,而是处处在生活中。
搜索当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