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目标付诸行动了吗?什么时候启程呢?
从前有一个小和尚决定去云游参学,目标确定了,但迟迟没有出发。 师父对小和尚说:“你准备什么时候启程?”小和尚赶忙说:“因为路途遥远,托人为我准备的草鞋还需一周。”师父若有所思的说:“还是请信众捐赠吧!” 师父把小和尚云游参学的事告诉了许多人,结果当天就有几十名信众送来草鞋,禅房的...
从前有一个小和尚决定去云游参学,目标确定了,但迟迟没有出发。 师父对小和尚说:“你准备什么时候启程?”小和尚赶忙说:“因为路途遥远,托人为我准备的草鞋还需一周。”师父若有所思的说:“还是请信众捐赠吧!” 师父把小和尚云游参学的事告诉了许多人,结果当天就有几十名信众送来草鞋,禅房的...
宇宙万物,无一不是因果网络所织。虽轮回是苦,但人身难得,此生有幸投胎人道,本身前世善业集聚的果。而音声美妙动听,更是往昔善业的聚合。同理,虽得人身,双目失明,贫困潦倒,沦为乞丐,此恶果的背后一定也有恶因的......
大家比较熟悉的观音菩萨形象有杨枝观音、白衣观音、送子观音、千手千眼观音、四臂观音等,而延命观音大家未必熟悉。延命观音的形象是:慈悲柔软相,顶上戴宝冠,深黄色身,二十臂,左右各十臂,两足辐轮相,安住于莲花月轮。又有百千种璎珞、妙鬘庄严其身。 延命观音有一段治怪病的传奇故事,今天给大...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此句名言出自宋朝朱熹的《偶成》,这是朱熹用深切的感悟来劝诫人们:少年很容易变老,学东西也很难学成,一点点时光都不可以浪费。因其“易老”、故“不可轻”,应珍惜当下的宝贵时光,切莫让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溜走。 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都...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违缘,如果一味抱怨,以恶治恶,不但于事无补,而且只能变本加厉。 前些日子,一个姓于的师姐遇到了一件让她非常苦恼的事。她邻居家养了一条大狗,本来放在自家院子里养着,最近不知什么原因,竟然把狗拴在了门口。尤其晚上很晚了,有陌生人路过,狗经常叫个不停,这严重影响了于...
彭斯割肝救母,体现的是一种慈爱,而佛陀割肉喂鹰是一种慈悲。慈爱之三业修持,所种的是天人福报之因,将结天人福报之果;而慈悲之三业修持所种的是出离解脱之因,将得脱离轮回而成就之圣果。
密勒日巴尊者是西藏家喻户晓的大成就者,他的人生经历和艰苦卓绝的修行精神至今仍感染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修行人。 有一次,密勒日巴尊者迎接去印度取经归来的弟子惹琼巴, 惹琼巴背着经书走在大草原上,看到师父密勒日巴尊者后特别高兴。边走边向师父讲述自己在印度求见帝洛巴尊者的情形。并喜形于色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顾及自己的地位、面子,很多时候会将“丢面子”的事儿有意、无意地“掩盖”起来,这实际是我执的表现。 学佛要学习佛陀的一切,释迦牟尼佛住世时,不仅为众生传授佛法,还用实际行动教化、感染着众生。佛陀面对不利于提高自己地位的事情是怎么做的呢? 释迦牟尼佛住世时,不仅...
弘一大师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他证境高深,佛法修持甚好,深受大众赞叹,但鲜为人知的是,他曾被玉皇大帝请到天宫讲经说法,在天宫却了错,后悔不已。
某一妙龄女刚刚失恋,非常痛苦,她一想到和前男友的海誓山盟,便愈加悲伤,并且心有不甘,充满了不解和怨愤。这位女子一直背着迷惑的包袱不能自已。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了一位得道的禅师......
者按: 六度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假使持戒而不布施则不能摄化有情;布施而不持戒则难以进修定慧;忍辱而不精进则道业难成;精进而不忍辱则魔障难消;禅定而无智慧则固执不通;智慧而无禅定则凡情易动。因此我们要大发菩提心,学菩萨行愿,广修六度万行,直至圆成佛果。 布施度悭贪...
共命鸟又译作生生鸟、命命鸟,是一身二头之禽鸟,即两头鸟。它“一生两命,识别报同”,共用一个身体,却有两种不同情识的生命,而又互通腹食,生则同生,死则同死,生命一体。 《佛本行集经》卷第五十九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 往昔久远之时,某一座雪山下,生活有一只两头鸟(即共命鸟)。它们轮流睡...
人在做,天在看。善恶之报,因果循环。无利不生贪,有利更求贪。贪是众生造恶业的罪魁祸首。员外夫人因为贪念而造黑业,堕至地狱受恶报。老员外二个儿子各自来讨债还债,了结因果。因果报应,如影随形啊,没人能逃脱。因果面前,没有半点虚假的成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就是宇宙的因果定律。
“旧金山”上有第一座开山寺庙——修行寺,主持为释愧行法师。这位法师三藏通达,戒律严谨,惭愧修行,慈悲为怀,度化众生。愧行法师的弟子甚多,有一位善根甚好,但却执着于世俗凡情的居士弟子,这位弟子叫任幻,以经商为业,其饱读诗书,但他对命理玄学颇感兴趣。愧行法师见任幻如此执着命理运气,决...
因为孝,他割肉救母!因为孝,菩萨加持他重见光明!因为孝,雷神助他惩治恶媳!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是谁?他就是曾住在成都市珠宝街的一位名叫李孝廉的老人。
“宁舍生命不舍法”,自古是虔诚佛弟子为求得真正佛法,进而得道证圣的真实写照。 南北朝时期,达摩祖师东来中国,初遇梁武帝,梁武帝对面不识,不知佛法真义,达摩祖师遂一苇渡江,到了少林寺。 神光法师经高人指点,识达摩祖师是解脱圣者身份。为求解脱之法,历尽千辛万苦,一路追随达摩祖师到达少...
“小不忍则乱大谋”、“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可见无论的世间法,还是出世法,修忍辱是多么的重要! 前不久,我看到这样一个公案故事。梦窗国师是日本明代著名禅宗高僧,国师修忍辱的故事广为流传。有一次梦窗国师搭船渡河,船刚离岸,只见一位身着佩刀拿着鞭子的将军急速奔船而来,船夫和船上的...
有这样一个典故:有一天,天正下着大雨,坦山和尚与一位道友一同走在一条泥泞小路上。 在前行的路上,他们遇到一位姑娘,姑娘身着绸布衣裳和丝质衣带,很是美丽。美丽的姑娘因为身上的装束,而无法跨过那条泥路。 坦山和尚看出姑娘的难处,走上前去说到:来吧,姑娘,我帮你,然后就把那位姑娘抱过了...
从前,徽州有个商人叫程伯鳞,他居住在扬州,虔心佛法。乙酉年夏天,北兵攻破了扬州城,程伯鳞于是向观世音菩萨祈祷求救。观世音菩萨在梦中告诉他,说他一家十七口人,十六口人都会平安无事的,只有程伯鳞逃不过此劫。 程伯鳞醒来后,感到实在想不通,于是又向观世音菩萨祈祷。观世音菩萨告诉他前生杀...
在《六祖坛经》有里有这样一个公案: 梁武帝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在位时,在全国各地,兴建寺庙,供佛供僧,大肆宣传佛教思想,当时,全国上下可谓是佛教盛行,人们对于佛教,佛法,僧人都十分的尊敬,地位很高。 当时达摩祖师从印度来到中国,梁武帝听说这样一位悟道的高僧远道而来,自然十分高兴...
搜索当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