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每天都在自讨苦吃 2
这个世界上没有愿意自讨苦吃的人,但多少人每天都在自讨苦吃......
这个世界上没有愿意自讨苦吃的人,但多少人每天都在自讨苦吃......
有的人把佛系称为一种新文化,将佛系也归属于文化的一种。殊不知,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因此,在我看来佛系不能称其为文化,只不过是给自己的怯懦找一个借口罢了。
我们总是在小心翼翼的自我保护,生怕有一点牺牲或委屈,但是并没有得到想象中的快乐......
决定我们一生的,有时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人重要的是应该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越是不能放下的,越容易失去;越想牢牢抓住的,越消失得快......
我是人,我必须:惜时如金的活着,因为我知道生命只有一次。我是人,我必须:顶天立地的活着,因为我知道尊严是做人的根本。我是人,我必须:感恩孝顺的活着,因为我知道生命是父母给予......
如果说“感恩是灵魂的健康”,那么贪婪就是灵魂的毒瘤。施恩不图报一直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假如樵夫能施恩不图报,就不会有后面一系列的事情;如果他不那么贪婪,就不会挟恩图报,可见其根本原因还在于他的自私贪婪。对照自己细思一下,我们是不是时刻处在贪法、贪功德、贪名声,还有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各...
如果我们的知见不正,自认为是在做好事、善事,符合佛陀教戒吗?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不符合佛陀教戒,而我们去做了,不仅没有功德,反而会造业!
再多的财富,再高的权势,再美丽的容颜最终都逃不过无常。拥有亿万家财,却买不来青春年华,买不来长命百岁; 帝王将相权势显赫,家财万贯,终究淹没于历史的长河;高官达贵、文人骚客、名流绅士,风光无限,却永远掩盖不了内心的疲惫和焦虑。
如是因如是果,因果业报如影随形;愿世人皆明信因果,不错因果!做一个真正利益他人、关心他人的好人!
“贪”就是一个无底的深渊,不管是谁,只要掉进“贪”这个深渊,必定害人又害己。世人为贪一场黄梁美梦,造出种种恶事,却不明白,无论是荣华官贵、富商帝王、贫民布衣都是一场梦幻,这是铁定的事实!
我们大部分人在一生中都被“名、利、权、情”这些贪念所捆缚,即是“名缰、利锁、权牢、情关”。这些东西把我们锁在这个现实的世界当中,而我们成长的过程就是学会如何控制这些贪念。
巧玲并不缺钱,家财万贯现在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但,巧玲家底殷实,肯定名列其中。但,巧玲那是小钱难出门,大钱不下炕,存折儿上的数字只能上涨,不能下跌。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巧玲花百万娶了的媳妇。悭吝比她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巧玲最后还是败下阵来......
社会上有些众生认为学佛修行就是烧香,磕头,捐香火钱,然后烧一柱香求十个八个愿,为长寿、富贵、名望、地位而求。结果有人不明信因果而陷入外道迷信,有人表面诵经却不学佛菩萨慈悲,多年下来没有受用,反而怪佛菩萨不加持。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两位学佛人,却截然不同的真实经历。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无论你有没有信仰,无论你信不信因果,因果报应如影随形,真实存在,这不是迷信,而是宇宙之科学定律。
虽然,在三国这样动乱纷争的时代,家国天下、尔虞我诈是主角,但随着滚滚长河流逝,那么宏图霸业也终究跳不过沧海一粟、过眼云烟。而那些存在于亲人之间的真善美的故事,几经流转,却在不知不觉间升华为永恒......
说起“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俗语,很多人会把这句话理解为:觉得有了钱就可以做到一切,只要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
爸爸象是我的五路财神、妈妈象是我的观音菩萨,第一次听到这句话,虽然自己知道爸爸不是真正的五路财神,妈妈也不是真正的观音菩萨,当下总觉得这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道理......
感觉越学佛越不顺,事业、家庭、身体还不如以前,很有可能是因为自己走偏了路而导致的结果,也有往昔恶业成熟的呈现,是多方面的因素所致。学佛修行本是一心一意水到渠成的事,种什么因,自然得什么果。执著于获得果,为了这个果急功近利,就本末倒置了。
“人要活得善良大气。假如人生有一碗粥,记得也要分给别人吃。”一位普通的劳动者具有这样的德品,的确值得我们佛弟子深思......
我的父亲在同事眼里,是一位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几十年的好领导;在家人心中,他是孝子,慈父;凡认识他的人都说父亲是一个忠厚、善良的好人。可是,我的父亲在六十九岁时就患白血病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