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访谈(十七)佛教团体中犯所知障的几种现象与如何破除所知障
您知道佛教团体里面,学佛的人数众多,程度不一,当中是否也有知见不正确,犯各种所知障的问题出现呢? 您知道在这个时代如何才能破除所知障,学到真正的佛法,让自己在这一生真正的了生脱死,成就解脱?
您知道佛教团体里面,学佛的人数众多,程度不一,当中是否也有知见不正确,犯各种所知障的问题出现呢? 您知道在这个时代如何才能破除所知障,学到真正的佛法,让自己在这一生真正的了生脱死,成就解脱?
赡养父母,天经地义,无可厚非,这是做儿女的责任和义务。然而生活中有孝敬父母的楷模,但也有不孝父母、令人愤慨的不孝子女,他们的所作所为简直就是“毁三观”!
父亲对我影响很大,甚至伴随着我的一生,他让我明白了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真的不容易,如果自己能帮助别人,就要毫不犹豫的伸出自己的双手,而任何人都不喜欢被人欺负,嘲笑,父亲的言传身教让我明白谦卑和善良的道理,我感谢父亲对我人生善良的启蒙......
世俗上的孝敬,端茶送饭嘘寒送暖,物质上的奉养,精神上的关心,使父母以子为荣光彩愉悦。那什么才是作为一名佛弟子,对父母最大的孝敬?
父亲节虽然是西方国家的节日,但是全世界的子女在表达对父亲的感情上却没有差别。因为,爱可以跨越山河大地,穿过人山人海。为迎接父亲节,笔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同事与朋友,记录下他们与父亲的难忘故事。
母亲在她人生最后的三个月里,皈依三宝入了佛门,安排了按佛教方式来办后事的决定,大义凛然严词拒绝我的陪伴保全了我出家人的本分,母亲的往生也带来了正面影响,让参与的人都感叹学佛真好,同时使家人对佛教有了一番新的认识。
因为孝,他割肉救母!因为孝,菩萨加持他重见光明!因为孝,雷神助他惩治恶媳!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是谁?他就是曾住在成都市珠宝街的一位名叫李孝廉的老人。
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伦理孝道。正如孟子所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作为一个比丘尼,我想说说心里话......
父母恩重,难以为报。当我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有些事还来得及弥补,而有些事已成为永久的遗憾。
有的人皈依学佛以后整日把佛菩萨、把师父挂在嘴边,做什么都是这是师父说的那是师父交代的,但是对自己的父母恶言恶语,不孝顺父母,乃至远走不理......
妈妈年近七十,早已不是那个年轻漂亮、利落干练的妈妈了。她为我们儿女操劳,早已白了头发弯了腰。但是,作为女儿的我却没想到的是妈妈越来越老。想到这里,我突然感觉特别害怕!怕在不经意间,妈妈突然离我而去时,我还能为她做什么?
“观姐”出生在一个家庭:有一对嫌贫爱富,爱占便宜的父母,有四个自私自利的兄弟姐妹,她一出生就与这个家庭格格不入,天生的善良,同情弱小,她成了父母最不待见的人。屡遭不幸的她,并没有被灾难打垮,她认为自己的所做对的起一个人最基本的良心,她帮助村里的孤寡老人,善待公婆,她从不嗔恨给予了...
一位师姐要为公公婆婆庆祝生日,找我帮忙。 她说:“什么是孝顺?孝顺首先要引导父母亲人入正见,不杀生而行放生。我要把一场原本要杀生而造黑业的事情,变成放生、救生,种福田,这才是真正的孝顺。你说,是不是呀?”我听了,觉得知见很正,于是很乐意帮她这个忙。 怎样才能说服老人不杀生呢?我们...
风吹云舒卷,淡看人间路。静谧的夜晚,我的脑海里闪过这样的画面。抬头间,繁星垂挂天幕,定睛处,不知其名的星座任云儿在其间穿梭。有多久,我没有好好跟自己相处,而任由生活裹挟着,推搡着前进?
妈妈就像秋风中摇曳的一片树叶,随时都有飘落的可能。想到这里,泪湿润了眼眶。我能为妈妈做点什么呢?怎样才能让操劳了一生的妈妈,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学佛后,我才知道对父母的孝不只是金钱、美食等物质上的给予。更重要在精神上,能够带领父母听闻南无羌佛法音,教他们念佛之法,为他们的来生解脱做准备。这应该是佛弟子最要行持的“大孝”。
今生有这个因缘,成了一家人,就要像自己的亲身母亲对待她,作为佛弟子尽量不要造作,一切就如失而复得的亲人一样珍惜。其实一切都要出于真心。佛弟子真心修行自然真心尽孝。
思及世间,也许有许多人也和我一样,年轻时不知道真心孝顺父母,待痛失双亲后才有领悟,内心懊悔但却悔之晚矣。于是,我决定把我的亲身经历明明白白的剖析出来,借此清明时节与大家共勉,再次呼吁:行孝不能等。
我和父亲都错过了太多,不是父亲不知足,而是我太自私了。作为一个佛弟子,我连基本的孝顺都没做好,连女儿都没做好,自以为孝顺,却不知道让父母不开心都是不孝。
岁月无情,91 岁的老爸一天天在走向衰老。每当看到老爸步履蹒跚的身影,心里酸酸地,多么希望能留住光阴,老爸能与我长久相处......
搜索当前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