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忍辱的心态,背着“黑锅”又何妨 3
忍辱修行,雪姐在朝着“不因讪谤起冤亲,怎证无生慈忍力”的方向前行。换做我们,面对怨怼、误解,是出言回击、暴跳如雷,还是会从容淡定?面对黑锅,是哭天抹泪,还是不染不执、如如不动,不上魔的当?
忍辱修行,雪姐在朝着“不因讪谤起冤亲,怎证无生慈忍力”的方向前行。换做我们,面对怨怼、误解,是出言回击、暴跳如雷,还是会从容淡定?面对黑锅,是哭天抹泪,还是不染不执、如如不动,不上魔的当?
历史上密教流传地域十分广大,目前密教在日本和西藏最为兴盛。日本密教传承自中国的唐密,唐密传承自印度的前期、中期密教。日本有东密(真言宗)和台密(天台密教)两大分支,东密的道场在东寺、高野山,台密在比叡山、三井寺,本尊是大日如来。
佛菩萨的加持,决不能以凡夫的世俗观点去看,以为一定要大富大贵、名利双收才是加持。我认为拥有暇满人身,让自己在没有生存压力等违缘情况下,能精进修行,逐渐走向解脱之道,这才是真正的加持。
虚云法师在结夏安居日,说明过去诸方规矩,结夏安居佛制来历,教导行人不要忘失自己,用公案的故事,说明一切处都是道,一切处都是佛法,以苏东坡与佛印禅师的故事,说明修行人不要被外境所迁。
要想不被境转,就要用功,动静无心,凡圣情忘,则何净秽之有?知道一切唯心造,见物便见心的道理,举止动念就有下手处,有着落了。若净秽凡圣心不忘,就把本来处处是道场,变成处处是障碍了。
达摩祖师曰:“明佛心宗,行解相应,名之曰祖。”行解相应就是说得到行得到。古人有说得到行不到的,亦有行得到说不到的。说属于般若慧解,行属于实相理体,二者圆融无碍,就是行说俱到。
我们与佛有何分别呢!自己每天想想,佛是一个人,我也是一个人,何以他那么尊贵,人人敬仰,我们则业识茫茫,作不得主,自己也不相信自己,怎能使人相信呢?我们与佛不同,其中差别,就是我们一天所作所为,都是为自己,佛就不是这样。
虚云法师是近代不可多得的高僧,他老人家的道范久传缁素。湖南宁远蒋中和居士之所记,仅是民国三十三年五月廿二日至八月廿三日一夏,即可令人久读不厌,如同亲承虚老法炙。
念佛的人。每每毁谤参禅。参禅的人。每每毁谤念佛。好像是死对头。必欲对方死而后快。这个是佛门最堪悲叹的恶现象。念佛到一心不乱。何尝不是参禅。参禅参到能所双忘。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禅者。净中之禅。净者。禅中之净。禅与净。本相辅而行。
佛虽说种种法门。无论大小乘戒。皆以三归五戒为根本。务使受持者。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依之立身齐家治国。则人道主义尽。且苦因既息。苦果自灭。解脱三涂苦。生人天中。易入佛乘。
明因果。知报应。知道种恶因得恶果。提倡道德。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自然龙天拥护。子孙昌盛。个人安分守己。国家也得太平。佛为治各种不同心病。故设有多种法门。如治瞋心重者教修慈悲观。治散乱心重者教修止观。治业障重者教修念佛观。一切如来三藏十二部经典。皆不可思议。不得于此中有所偏轻偏...
现在佛门弟子。多将自己责任放弃。不知道既为佛子。当行佛事。佛事者何。即戒定慧。是佛子必须条件。须知佛教是整个的。人不分冤亲。地不分疆界。方为真正大同主义。还要知道自己生死大事。更为要紧。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各人自己前进。切勿空过此生罢。
我们学佛人。当明心见性。解脱生死。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从浅言之。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但不可损人利己。更宜损己利人。果能切实去做。由戒生定。由定生慧。一切自知自见。自不枉今日皈依也。
蒙虚老和尚开示说。这是心到达清境的表现。切戒生贪念。务须一心念佛。努力精进。自然到家。不能够有其他希求。要知道圆人说法。没有一法不圆。任他横说直说。都是契理契机。
虚云法师一生寻师访道,参禅见性;复兴名蓝古刹,倡导农禅道风;弘扬佛法,利济群生,深受佛教徒及社会人士的尊仰与钦敬。著有《楞严经玄要》《法华经略疏》《圆觉经玄义》《心经释》。后人辑有《虚云和尚法汇》《虚云和尚禅七开录》《虚云和尚全集》等
一千三百多年前,玄奘法师去到印度学习佛法。在经过长达十七年之久的刻苦学习及探索之后,玄奘法师携带着大量的经书回国,而后为了弘扬佛法又译经二十年左右。从而创立了将修行佛法的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佛门宗派──法相宗。
律宗,是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因着重研习毗奈耶及传持佛教戒律、严肃佛教戒规而得名,为唐朝高僧道宣大师所创,因其理论依据《四分律》,也称四分律宗。也因道宣大师最后在终南山修行,律宗也称南山律宗或南山宗。 佛教三无漏学中,分“戒、定、慧”三个部分;戒律为三学之首,为佛教徒一切修持的基础。
净土宗系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法门,故名。因其始祖慧远曾在庐山建立莲社提倡往生净土,故又称莲宗。实际创立者为唐代善导。历代祖师并无前后传承法统,均为后人据其弘扬净土的贡献推戴而来。按近代印光大师所撰《莲宗十二祖赞》,以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省常、祩宏、智旭、行策、实...
据禅宗典籍说,释迦世尊在灵鹫山法会上,拈花示众,当时与会众生都默然无对,只有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于是释尊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摩诃迦叶。 』此一传说是为禅宗以心传心的根据,亦为此宗的起源。禅宗发源于中国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居于佛门八大宗之首。中国创派祖...
要想避开这悲惨的恶报,那就要依照佛陀教戒,迁意行持转化因果,不杀生而行放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样就使得善业占据报位,恶业被推迟,等依佛法解脱成就后,再去偿还那些无明造恶的果报就非常容易了。